前一個太沖了,也不知道自己坐不坐得住。
“元凱以為柱國大將軍若何?”
曹魏不就剩下自己這一根柱子了嗎?
不管自己是不是真心擁曹,天下還打這個旗號的,還願意為曹氏搖旗吶喊的,也就自己一家了,別無分號。
“柱國?倒也頗合時勢。”杜預點頭同意了。
杜預點頭,就只剩下魯芝。
這麼多年,魯芝似乎有意遠離中樞,一心一意在地方屯田,用心實事。
儘管如此,魯芝的聲望非但沒有下降,反而更高。
因為凡是他留任過的地方,百姓殷實,地方安定,幾乎快到夜不閉戶的地步。
楊崢親自去天水詢問,以示對他的尊重。
“只要不稱王,便無傷大雅,鍾會此人,一向機謀百變,不擅謀兵,卻擅謀人,君侯務必小心謹慎。”魯芝叮囑道。
“侄兒謹記。”無論楊崢是什麼地位,在魯芝面前永遠都持子侄之禮。
隴右四郡雖然收復時間短,但魯芝坐鎮之後,鄧艾的南安屯田和司馬懿的上邽屯田,都恢復生產,連隴西也重新開闢了大片的屯田。
魯芝旗號一立起來,附近的羌氐、漢民,紛紛歸附,人心迅速安定。
很快,涼州又一道檄文傳遍天下:“逆賊司馬昭,凌辱皇室,自封相國,其殘**詐更甚昔之董卓,煌煌大魏立國至今不過三十餘載,而董卓再生,司馬昭天怒人怨,天下士庶若還有尺寸公心,當與吾同討司馬氏,掃清天下之妖氛……”
《控衛在此》
檄文寫多了,也就沒最開始的震撼力了。
中原若還有心存曹氏之人,也不至於沒有一人為曹魏喊兩聲。
不過,再怎麼沒人響應,也要一直罵下去。
這是政治立場!
表明涼州不是域外勢力,曹魏江山也有楊崢的一份!
同一時間,五支千人騎兵踏著春雪向東而去。
“父親,此行兒願往!”楊毅收到訊息,跑來向楊崢懇求。
雖說是襲擾,但也存在巨大危險。
潼關、臨晉都有相當數量的騎兵,司馬乾、司馬亮、司馬班雖然是廢柴,但鍾會、羊祜、王渾、王濬這些人都是當世俊傑。
“你兵書都背會了嗎?”楊崢沉著臉道。
“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吳子瞭然於胸,另外三本兒在行軍途中一定熟讀。”楊毅懇求道。
“你還太小,兵兇戰危……”
“涼州子弟皆為父親征戰,十二三歲為宣義掾者比比皆是,從軍者亦有不少,兒若不去,涼州將士如何看父親如何看我?”楊毅說話居然也有條有理起來。
“這話是誰教你的?”楊崢一眼就識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