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韓要人有人,要城有城,比苦寒的高句麗強多了。
再說大秦想要發展遼東,就需要大量的奴隸付出心血,遼東的野人就那麼點,只能把主意打到三韓了。
這才是楊崢決定打三韓的主要原因。
有些事情,可以做,不能說。
“臣愚鈍。”衛瓘拱手。
“至於戰事,伯玉無需擔憂,最爾小國,萬餘偏師加上豪強軍即可,不費中原糧食。”楊崢比任何人都在意內部的安穩。
在許昌呆了兩月,天氣已然溫暖起來。
楊崢率眾繼續東行,路過陽夏,停留數日,拜祭了老楊家的祖墳。
其實楊崢腦海裡對家鄉沒有絲毫印象。
但出於政治需要,楊崢把自己裝扮成關東天子,入主關中,提高中原士民對大秦的認同和歸屬。
別的不說,陳郡百姓對楊崢的支援簡直空前絕後。
楊崢走到哪裡,哪裡便一片歡騰。
進貢之物堆積如山,有錢的富戶獻綾羅綢緞,尋常百姓殺雞宰羊……
盛情之下,隨行的官員怎麼勸都勸不住。
最終還是楊崢出面,才算制止了這股風氣。
老楊家的祖墳早就被修的氣勢恢宏,當地官吏還派了專人守護,伺候的無比周到,比皇帝本人還要上心……
也不知道他們對自家祖墳有沒有這麼上心。
楊崢掃掃墓,上上香,也算是對得起老楊家的祖宗們了。
“拜見陛下!”一眾楊家青年跪在御輦前。
“平身。”
“這些都是陛下本家子弟。”幾個耆老激動道。
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
話說自己當年在涼州道山血海,也沒見一個本家來幫襯一二……
楊崢這麼多年經歷的事多,見過的人也多,一眼掃過,見到的只有紈絝子弟,一個個長的白白嫩嫩,眼神中傲氣十足。
真有本事,要麼從軍、要麼科舉,沒必要弄這麼一出。
大秦向上的通道暢通無阻。
無才無德,身居高位,不僅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
“哈哈,甚好,有賞,每人名刀一把,戰馬一匹,全部隨朕回京,入青營學本事!”楊崢也沒拒絕。
耆老卻目光一閃,“陛下,這些都是楊家的青年才俊,文武雙全。”
“文武雙全?朕的兒子都不敢如此託大,自幼入青營,看來他們比朕的兒子們強?”楊崢皮笑肉不笑道。
心中多少有些失落。
任何事沾上利益之後就變了味道。
其實不用想就知道,今日能站在自己面前的人,都在當地有一定勢力。
不是耆老的子弟,就是豪強大戶的人。
老楊家祖孫三代都入曹家為部曲,中原戰亂頻仍,祖墳是不是這座都不知道……
好在耆老也是老江湖,見楊崢語氣不對,沒把天聊死,連連告罪,“豈敢、豈敢,陛下讓他們入青營,也是愛護之意。”
“多謝陛下!”一眾楊家“青年才俊”們叩首謝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