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野戰能輕鬆獲勝,但最終還是逼的自己親自出手。
絕大多數晉軍都是底層的窮苦百姓。
司馬炎為了此戰,又是加稅,又是徵發民夫,百姓早有怨言。
以往還能靠司馬炎的威信撐著,但這一戰,司馬炎輸的底朝天,威信蕩然無存。
“晉軍的兄弟們,咱大秦是真心為你們好,等一統了天下,陛下會給你們的父母兄弟分田地,讓你們的家人再也不用挨餓受凍,我們關中早就人人有田,陛下說了漢人不打漢人,誰不讓我們得田,我們就打誰!”宣義郎們口水飛濺。
如果是以前,晉軍肯定不信。
但這麼多年,秦人是怎麼過的,晉人是怎麼過,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一些晉軍的眼神果然活泛起來。
誰都向往跟好的生活,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而這一戰打出了天下大勢,誰也不會懷疑大秦一統天下的實力。
“你們為司馬家征戰,得到什麼什麼?功勞是士族老爺們的,金銀錢帛是將官的,田地是豪強的,你們只有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宣義司經過這麼多年的打磨,越來越專業。
聲情並茂,感情充沛,很容易就引起了俘虜們的共鳴。
“娘……”一個十四五歲的晉軍少年嚎啕大哭。
彷彿開啟了情感宣洩的水龍頭。
越來越多的人哽咽著。
有人呼喊自己妻兒,有人呼喊自己爹孃。
這時代,一旦家中的頂樑柱倒了,對全家都是致命的打擊。
楊崢絕不相信司馬家能撫卹底層將士。
以前他就是洛陽中軍的一員,曹魏時代開始,軍中就已然腐朽了。
有功者不賞,有過者不罰,有傷者不治,陣亡者不恤……
所有的一切都要看家世。
司馬家篡奪了曹魏,也繼承了曹魏越來越深的沉痾。
佔田制是春藥,不是神藥,吃多了,問題非但不會消失,反而更加嚴峻。
五胡亂華,有多少漢人寧願為異族衝鋒陷陣?
有多少士人寧願為異族出謀劃策?
問題擺在哪裡,你不解決它,它遲早會來解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