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颺道:“春宵苦短,及時行樂,有什麼事來日再談也不遲。”
魯芝從軟席上站起,走到堂中,對曹爽拱手一禮,“今次能破西海胡,西部都尉楊崢功不可沒,此人頗有將才,又是大將軍昔日部曲,昔日在駱谷之中,兩次為大將軍斷後,身陷重圍,此等忠義勇武之人,大將軍若是不升賞之,豈不寒了前線將士之心?恕在下直言,太傅能有今日之勢,皆因軍功,而大將軍麾下最缺的也是將才,萬不可將疏遠此人。”
“對對對!”曹爽抽出一隻手,拍了怕額頭,“興雲功不可沒,險些忘了。”
剛拍了兩下額頭,手又伸進去了。
“那依司馬之見,封興云何官職啊?”
“既然夏侯將軍升任秦州刺史,不妨升楊崢為徵蜀護軍,加平戎將軍,任西平太守!”
如此升賞不可謂不重。
尤其是徵蜀護軍,權力極大,掌隴右諸軍升賞,監督諸軍,而西平太守,更是地方大吏。
楊崢可謂平步青雲。
但魯芝的話剛落地,鄧颺、李勝就大呼:“不可!”
李勝跳出來道:“楊崢不過一部都尉,多賞些錢帛也就是了,豈可授以重權?隴右諸將作何感想?大將軍如此厚賜一介武夫,豈不令人恥笑?”
鄧颺亦道:“楊崢此人雖勇武,然護軍、太守之位太重,恐其難以服眾,屆時惹出禍事,豈不是拖累大將軍?”
曹爽稍稍沉吟,目光轉向桓範,桓範卻只顧飲酒,彷彿沒什麼興趣。
魯芝據理力爭道:“韓非子言: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楊崢數千之眾擊滅冶無戴十萬大軍,一掃大將軍昔日之頹勢,何談拖累,大將軍若是不重用,才是令天下人恥笑!”
一提起昔日頹勢,曹爽面色不虞起來。
鄧颺當即跳出,指著魯芝道:“大將軍夙夜為國,何曾有過頹勢?魯司馬休要信口雌黃。”
“夠了。”曹爽臉色沉了下去,連兩支作惡的手,也抽離出來,冷哼一聲道:“西北形勢複雜,外有羌胡作亂,內有郭淮掣肘,不用興雲,還能用誰?派你二人去如何?”
鄧颺與李勝連連拱手。
這番話讓桓範、魯芝眼神一亮。
曹爽緩緩道:“西平太守為地方大吏,徵蜀護軍權力過重,不可加於一身,興雲今年才二十餘歲,他日再建功,難道封他作刺史嗎?”
魯芝等的也就是這句話,他深知鄧颺等人的秉性,一定會從中阻撓。
論語有言: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
“大將軍思慮周詳,屬下考慮欠妥,既然如此,不妨升其為護羌校尉,以為大將軍臂助。”
“不錯、不錯!”曹爽大笑。
護羌校尉在兩漢時為邊地大吏,秩比二千石,但漢末三國戰亂至此,官爵層層加高,明帝大肆封賞以來,中郎多如狗,將軍遍地走。
洛陽有謠言曰:欲求牙門,當得千匹;百人督,五百匹。
魏明帝責問時任中護軍的蔣濟,蔣濟竟大大方方的承認。
是以護羌校尉也沒有兩漢時那麼顯耀。
與太守同品級,側重於夷務。
正合楊崢屢次平定羌亂、胡亂之功。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