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林府,林瑄直奔書房。
此次廬州之行兇險難料,為了安全著想,他覺得還是要將祝融劍帶上。
真正的祝融劍,見過的沒有幾個人,因此只要不拔劍出鞘,甚至是不催動它,就沒有幾個人認得出來。
收拾好衣物,林瑄提著劍就往外走。
在走出院子時,秦仙兒迎面走來。
她眼中閃過詫異之色,忙問道:“林大哥,你這是要做什麼”
林瑄說道:“廬陽府出現叛亂,叛軍已經佔領了廬州城,我現在奉命前去平叛。”
秦仙兒小聲驚呼:“廬州出現了叛亂,那林大哥此去豈不是很危險?”
林瑄微微笑道:“危險可能會有,但不至於有生命危險。秦姑娘,事情緊急,我就不與你聊了。你若是待在府裡悶了,可以多出去走走。”
說著,他繞過秦仙兒和玉寇,徑直離去。
秦仙兒望著林瑄遠去的背影,她身上優雅嫻靜的氣質緩緩隱去,猶如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遺世而獨立,清冷淡漠。
林瑄腳步急快,不敢多待,省的接下來又會老是莫名想起秦仙兒。
至於留秦仙兒在林府,即便對方真是天魔宮聖女,對方也應該不會對林淵一家子出手,因為那相當於與兩位‘大宗師’為敵。
畢竟他們之間並無生死大仇,沒有必要做這麼絕。
林瑄找到嬸孃和林婉晴,跟她們也說了巡撫廬州,前去平叛一事,這讓兩人滿是憂色。
嬸孃更是抱怨道:“朝廷諸公是怎麼回事,大郎你又不是武將,派你前去平什麼亂,而且連大軍都不讓帶上。”
林婉晴則憂色問道:“大哥,你此去要多久?”
林瑄搖頭道:“這如何說得清,如今廬州什麼情況我都不知道。可能大半個月,可能大半年都有可能。”
“那大哥,此行你一定要一路小心。”
“嗯,我知道,我走了。”
……
石頭津。
林瑄翻身下馬,早就有軍官等候,快步迎了上來。
“大人,過江之船已經準備好了。”
“好,立馬送我過江!”
林瑄點頭,牽著駿馬走上了一艘運輸船。
很快,林瑄便過了長江,踏上了江北之地。
從方位上來說,廬州處於京城西偏北方向,林瑄回憶當初來京城的線路,此去廬州要先經過滁州(今全椒縣),然後再快馬加鞭可趕到廬州。
江南和江北雖然同屬於大唐,但似乎卻完全是兩個不同的世界。
江南文風鼎盛,百姓生活倒還算安穩;
江北則武風盛行,一路上可以看到很多挎著刀劍而行的行人,並非俠客,而是百姓。
這裡田地也有些荒蕪,並且越往北走,這種情況越是明顯。
守江必守淮,長江以北、淮河以南之地,於是便成了唐、周兩國的戰場,淮河前線的大部分士兵,也都是來自這片土地,武風不盛行不行。
日落時分,林瑄來到了滁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