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貝勒府這排的院子都是兩進院,張廷瓚剛從衙門回來,正在書房裡看家書。
聽到外頭動靜,曉得弟弟來了,他也想到了翰林院散館之事。
“大哥,大哥,吳氏生了……”
張廷玉進來,失了平日的穩重,帶了亢奮道:“弟弟得了長女……”
張廷瓚雖有些失望吳氏生的不是侄兒,可是也代弟弟歡喜。
即便是女兒,也比膝下荒涼好。
弟弟不肯續娶,身邊只有一個側室。
可是前幾年因為悼念亡妻,弟弟也無心子嗣。
如今轉圜過來,這人都添了幾分鮮活。
“不到四斤……”
張廷玉提及長女,滿臉憐惜,道:“吳氏年輕,我怕她照顧不好孩子,不知道能不能勞煩大嫂打發個妥當人過去照應兩個月。”
張廷瓚道:“你大嫂昨兒還唸叨吳氏產期臨近,本以為要下月底,沒想到提前半個月……”
說到這裡,他沉吟道:“回頭我跟你大嫂商量一下,看是讓宋嬤嬤過去,還是讓霔哥兒的乳母過去。”
張廷玉聽了一怔,道:“要是宋嬤嬤過去最好,侄兒的乳母就算了。”
宋嬤嬤是顧氏的乳母,陪嫁過來的,霔哥兒的乳母是張家的家僕之媳。
要說方便,肯定是張家的家僕之媳更合適,可是那牽扯到侄兒,張廷玉覺得不妥當。
張廷瓚道:“霔哥兒斷奶了,每天鬧得慌,將人隔開也正好。”
張廷玉這才不說什麼了,猶豫了一下,道:“我打算給父親、母親報喜,順帶著請父親將孩子記在姚氏名下。”
張廷瓚聽了,露出不贊成道:“嫡就是嫡,庶就是庶,這樣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回頭說親的時候還要被人說嘴。”
尤其是張家子女嫁娶,多是在桐城老親裡結親,更是知根知底。
張廷玉道:“吳氏是姚氏生前兩個月為我納進來的,就是為了求子,若非姚氏做主,弟弟本打算孑然一身,張家枝繁葉茂,父親也不缺男孫,可是姚氏以子嗣為念……”
只是這孩子來的有些晚,距離姚氏病故已經過去四年。
張廷瓚還是覺得不妥當,道:“等吳氏生子,再記在弟妹名下吧,女孩兒這裡,要嫁到旁人家,嫡庶還是分明為好。”
張廷玉搖頭道:“不外嫁,在老親中擇子弟招贅。”
他也不是鐵石心腸之人,有三姐的例子在前,哪裡捨得女兒外嫁?
就算外嫁後,處境比三姐好些,可也是骨肉生離。
張廷瓚看著他道:“這……日後子嗣如何都說不好,怎麼就想到招贅了?”
這招贅的人家,都是沒有兒子,或是兒子年幼無法支撐門戶的。
這樣說著,張廷瓚不由擔心起弟弟身體,道:“是不是身體有什麼不妥當?且不可諱疾忌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