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宮裡的雞鴨,都是內務府的皇莊輪著供給。
每年供百隻雞鴨以上的莊子,就是大莊了。
九福晉一個陪嫁莊子,居然養了這麼多雞。
舒舒道:“前些年少,只有幾百只,這兩年在莊子上種玉米,這糠皮正好可以餵雞,就分了幾個雞舍,養的多了。”
太后道:“那每天得撿多少雞蛋?吃不完怎麼辦?”
雞蛋是新鮮吃食,天冷了還罷了,夏天的時候十天半月就壞了。
舒舒道:“除了自家用的,還供了外頭的四間酒樓,再盈餘的做成了醃雞蛋跟鬆蛋。”
太后讚道:“安排的好,過日子就要有成算。”
雖說九阿哥有爵位,可是一年下來才二千五百兩銀子爵俸,要養活上下幾百人口。
康熙忍不住望向五阿哥。
真是愚鈍,董鄂氏這裡的雞都養到兩千多隻了,還好好的,五阿哥那邊養了幾百只,直接全軍覆滅。
現成的東西,都學不好。
同樣跟董鄂氏學習的四福晉跟七福晉,都小有所成,不如董鄂氏這邊的規模大,可也能自給自足。
五阿哥神色訕訕。
學了,就是運氣不好。
這雞一年四季都要防著雞瘟。
自己還專門安排了人過來學了幾個月,完全按照這邊的模式養雞,可是也沒有養成。
舒舒又給康熙敬酒。
她恭恭敬敬的,眼睛垂著。
康熙端了銀盃,沒有直接喝,也問了一句。
“聽說你這莊子種了不少玉米,種了多少畝?畝產多少?”
舒舒回道:“種了四百四十畝,去年畝產平均下來三百一十六斤。”
康熙聽了,不由沉思。
他記得清楚,四阿哥試種玉米的時候,海淀上等田畝產三百五十斤,通州中等田畝產二百九十斤,保定下等田畝產一百九十斤。
董鄂氏的莊子挨著山,不少是坡地,並不算好田,說是中田都勉強,可是畝產遠遠高於中等田。
“用了肥了?”
康熙想著這邊的養雞場,道。
舒舒道:“不僅重肥,還有深耕、密植跟全苗,侍弄的比較精細,人力畜力耗費的多。”
主要是這邊有雞舍還有養豬場,每日裡需要耗費大量飼料。
之前都是從磨坊買米糠,那也不是長久之計,就叫人多種了玉米,去年開始能自給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