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用了午膳,正踱步出來,打算去御稻園看看。
見九阿哥過來,他就抓了壯丁,道:“今年開春後雨水不足,不知道水稻移栽後如何了,跟朕過去看看。”
九阿哥老實應了。
外頭沒有備輦跟車,是侍衛處牽了馬在小東門候著。
父子兩個一人一騎,後頭跟著百十來個侍衛,往御稻田而去。
九阿哥想起了玉米跟土豆,道:“汗阿瑪,那邊都種了水稻麼?玉米跟土豆種了沒有?”
康熙道:“在御馬場北邊,劃出來兩百畝地種玉米。”
九阿哥道:“這個好,玉米產量比黃豆高。”
康熙搖頭道:“也有不足,含油不如黃豆,養出來的馬毛髮不如喂黃豆的馬毛色好。”
兵部開支,牲口飼料也是大頭。
九阿哥道:“哪裡能十全十美呢?只看好的,玉米產量高不說,玉米秸稈還能當柴火……”
現下京城人口十三萬戶,六十多萬人。
這一年四季,都離不開柴火。
康熙道:“玉米產量雖高,可到底要推廣到什麼地步,也要看儲存損耗,回頭你記得吩咐一聲香河那個縣令,收上來的玉米不要都釀酒,單獨存一個倉,叫人按年記錄損耗。”
九阿哥帶了認真,道:“嗯,兒子記下了,回去就給高斌去信。”
康熙知曉高斌的出身,對他印象尋常,對高衍中的印象更好些:“是個能幹的,為人也周全。”
對內務府新總管,也都是盡心輔佐。
九阿哥點頭道:“內務府下頭的衙門中,御膳房人事最多最雜,高衍中在御膳房辦了二十來年差事,早就歷練出來了。”
小小的御膳房,開銷的銀子是內務府總開支的四成。
油水最足的地方。
烏雅家、馬家、章家三個皇子外家的家族,盤踞在御膳房,膽子也越來越肥。
雖說沒有弄出來一個雞子幾兩銀子的報價,可是各色採購價格也都不便宜。
高衍中沒有與光同塵,卻也沒有被人排擠出來,憑著仔細能幹佔有一席之地很是不容易。
康熙看了九阿哥一眼,道:“聽說你叫人跑兵部問正藍旗參領出缺之事?”
九阿哥點頭道:“兒子那貝勒府,侍衛最高是從四品,額爾赫從侍衛處下來時就是正四品了,要是還在宮裡當差,這時候都熬到一等侍衛,兒子就尋思好聚好散吧,別耽擱人前程,就叫人打聽了上三旗參領有沒有缺兒,都滿員呢,只能等了,倒是正藍旗正好有參領出缺兒,兒子那還有個富慶呢,之前也升了二等侍衛,有資格候補參領……”
額爾赫也好,富慶也好,兩人都在御前露過面。
康熙道:“朕記得富慶年歲不大,當差也沒有幾年……”
九阿哥點頭道:“是啊,兒子開府後直接補的三等侍衛,論資歷比不得額爾赫,兒子心裡也是憋了口氣,眼見著信郡王也好,安郡王也好,把持著正藍旗的旗缺兒,生怕兒子插手似的,兒子就想要給他們添添堵,反正人報上去,他們想要攔就讓他們攔好了,真要攔了,兒子才佩服他們,嘿嘿……”
康熙輕哼了一聲,道:“兵部報上來了,正藍旗那個參領缺兒,富慶為副補。”
這朝廷補缺,都是兩人候補,一正一副。
除非正補的這個人查出來不妥當,否則基本就是定了正選。
九阿哥聽了,小臉立時耷拉下來,道:“好啊,兒子下旗兩年,從沒有插手正藍旗的旗務跟人事兒,只推了這一個人出來,還被人‘啪啪’打臉……”
說到這裡,他心下一動,望向康熙道:“汗阿瑪,正選是不是也是富察家的人?是八哥府上那個侍衛?”
康熙搖頭道:“不是那個,是馬齊的長子……”
九阿哥眨了眨眼。
馬齊兒子眾多,可嫡出的只有長子。
那個長子,是太子的哈哈珠子,之前掛著毓慶宮的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