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京城女眷流行禮佛,一年下來佛誕還多,每月都要吃上一天兩天素席,這素菜多多益善。
四阿哥正吃著涼拌花生芽,不如綠豆芽、黃豆芽清脆,但是別有味道。
他家今年也種花生了,前陣子叫人去九貝勒府要了十來斤花生做種子。
他想起了九阿哥算的經濟賬,這花生榨油收益高,只是直隸良田少,也就是各家的莊子上零星種些,好地還是要種糧食。
等到吃完午飯,九阿哥就道:“四哥您忙著,我去看看十二……”
今早的蜜蜂奶黃包總共包了三包,除了十阿哥與四阿哥的,還有一份是十二阿哥的。
至於五阿哥,不怎麼愛吃甜口的,就不給他預備了。
要不然兄弟送了一小半,其他人不送也不合適。
可是臨時起意,也沒有那麼多餑餑。
九阿哥匆匆而去。
四阿哥不用多想,都曉得這指定是跟十二阿哥炫耀尼固珠的孝順懂事去了。
真是肚子裡裝不下半斤香油,遇到事情就要都倒出來。
四阿哥走了一百步,喝了一碗茶,就叫人去了北檔房,將今年年後挑的拜唐阿名冊拿過來,從裡頭給九阿哥選人。
要刨除去罪官,那是老油條了,人品有瑕,不能往九阿哥身邊安排。
九阿哥耳朵根子軟,待人實誠,再被人糊弄利用了。
也要刨除去候補官,差不多的道理,這些人太愛鑽營了,四處無門,才補了拜唐阿,不能讓他們攀附九阿哥。
看到一個熟悉的名字,他有些遲疑,最後點了點,還是將名字抄了下來……
等到九阿哥回來,四阿哥已經將四個人選好了,將名單遞給九阿哥道:“都是年初剛進來當差的。”
九阿哥接過來看了,一個滿洲、一個蒙古與兩個漢軍。
四阿哥道:“漢軍更伶俐些,不如滿洲與蒙古人憨直。”
“咦?”
九阿哥看到熟悉的人名,道:“正黃旗,三十八年舉人,伊都立?這……伊桑阿家的那個嗎,十三弟的連襟?”
四阿哥點點頭道:“正是他,二月裡挑的拜唐阿。”
九阿哥意外道:“他阿瑪是致仕,又不是革職,一品官之子蔭員外郎,怎麼是沒有品級的拜唐阿,這差的太多了?”
難道是因為是索額圖的外孫,受了連累?
四阿哥道:“他是三子,上頭兩個哥哥,一個在禮部為員外郎,一個在國子監。”
九阿哥明白了,這是家裡的父蔭給了兩個兄長,沒有輪到伊都立這個老三身上。
那也是少年舉人,怎麼不備著明年春闈?
九阿哥對他印象深刻,因為是出了名的八旗才子,跟福松同年舉人,年歲比福松還要小兩歲
四阿哥道:“春闈滿漢一體錄榜,伊都立年歲小,不容易。”
八旗舉人好考,可是想要八旗進士卻不容易出。
伊都立算是老來子了,跟他阿瑪相差了快五十歲。
四阿哥有些理解伊桑阿這樣的安排。
趁著他還在,讓兒子從拜唐阿開始歷練,熬個兩、三年,就能選補七品旗缺。
九阿哥遲疑道:“我這就是要個跑腿的,這樣的少年才子,是不是可惜了?”
四阿哥看了九阿哥一眼,道:“衙門裡拜唐阿那麼多,有差事比沒有差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