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阿哥遲疑了一下,道:“兒子原想著聖駕回鑾後,抬王格格為庶福晉……”
這個王氏,就是延禧宮年前出宮的大宮女慶喜。
因大福晉薨,她受惠妃之命,去郡王府當服侍幾個小主子,名字也從宮冊上下來。
一個大姑娘,總不能沒名沒分的混在王府,就給了格格身份。
只是名分是名分,還沒有圓房,更像是給孩子們找個養母。
康熙也記得此事,皺眉道:“出身太低了……”
並不是內務府品官之女,就是尋常包衣人家,勝在進宮的時間久,在惠妃身邊服侍多年,行事還算妥當。
他明白兒子的意思,還是想要抬舉王格格,讓她與小主子們的利益捆綁,往後繼福晉進來,也不能憑著繼母身份,壓著幾個小的。
實際上庶福晉沒有正式冊封,就也預設是一個等級,在側福晉之下,格格之上。
大阿哥沒有側福晉,要是王氏為庶福晉,就能壓著其他格格,在繼福晉進來前打理內務。
大阿哥苦笑道:“出身低了才好,以後生了次子、三子,也不會有其他念頭。”
康熙帶了不痛快:“不用整日裡想這些,要是到時候繼福晉不賢,自有長輩教導。”
這樣繼室還沒有進來,就抱著不好的打算,往後日子這能過?
這日子熱乎不起來。
自己當年也喪過原配發妻,也沒說這樣。
康熙雖憐惜孫女、孫子們失母,可還是最疼兒子,就道:“這回就依你,可以將指福晉的日子放在後年,到了那個時候,不許再嘰嘰歪歪!”
大阿哥帶了感激道:“謝汗阿瑪,兒子曉得了。”
三阿哥在旁,早帶了迫不及待。
按照章程,不是應該皇子阿哥一人一句賀壽詞?
可是大阿哥這邊說完,他都挪出來半步,又挪了回去。
父子倆說上家常了。
老大這些日子隨侍御前,什麼時候說不得,偏要在其他兒子面前表現得這麼偏心?
三阿哥腹誹著,帶了委屈,腦子裡想起八百年前的事了。
自己當年布庫贏了老大,汗阿瑪沒有誇自己,反而安慰老大去了。
還誇他懂事,曉得謙讓弟弟。
哼!
康熙已經望過來,總共就不到一丈的距離,自然看的分明。
他眯了眯眼,沒有說話。
還是五阿哥厚道,眼見著三阿哥走神,捅了捅他後心,小聲提醒道:“三哥,該您了……”
三阿哥這才醒過神,忙出列,跟著大阿哥之前差不多的動作,跪地道:“兒臣胤祉恭賀汗阿瑪多福多壽,如鶴如松!”
康熙看了他一眼,道:“聽說昨天上午你應邀去了府學詩社,如何?”
三阿哥帶了恭敬道:“蘇州人傑地靈,因這回聖駕駐蹕,昨日舉子們也做了不少頌聖詩,兒子愚鈍,不敢露怯,就提議編撰成冊,寫了序篇!”
康熙看著三阿哥,對他如此應對並不算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