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拉手禮,舒舒每次跟四福晉、五福晉、七福晉都是心甘情願,熱熱乎乎的。
到了三福晉這裡,她就有些不自在。
三福晉眉眼帶笑的,可是這眼神恨不得從頭髮絲到腳下起打量,而後挑出各種小毛病來。
如同眼下,她打量舒舒一圈,目光落在舒舒的鈿子上,就皺眉道:“這也太老氣了,好好的戴這個做什麼?就算按照規矩不能戴花,也可以帶兩個珠釵什麼的,也比鈿子好啊……”
說著,她又低頭望向舒舒的鞋子:“即便是日常起居,還是當以旗鞋為主,總要習慣了,要不然的話,回頭穿戴起來,走路還是不自在。”
道不同,不相為謀。
舒舒沒有反駁。
她並不覺得自己這樣打扮有什麼失禮的地方。
倒是這個鈿子頭,這一年在宮裡流行起來。
舒舒也叫人做了,很是滿意。
梳頭的時候省事多了。
沒有鈿子頭的時候,為了頭髮絲不亂,每次梳頭的時候都要綁的緊緊的,還要全部編好頂在頭上。
小書亭
對舒舒這樣髮量多的,有時候並不友好。
還有那頭油,舒舒至今還用不慣。
可是不興有碎頭髮什麼的炸毛,那樣就是邋遢不利索,所以頭油是日常必用。
有了鈿子頭就省了許多。
黑絲絨鈿子一扣,頭髮都遮在裡面,不用上頭油了。
她扶了三福晉的胳膊,道:“您這是進園子給太后娘娘請安?”
三福晉聽了,神色一怔,隨即道:“是啊,也不知太后有功夫見沒,先到你這裡打個站兒。”
說著,就打發她身邊嬤嬤,道:“去問問白嬤嬤,太后娘娘今天心情如何,耐煩不耐煩見人,要是得空,我過去給娘娘請安。”
那嬤嬤應聲下去。
舒舒見了,不由無語。
這是得多心大,才想起現在叫人過去太后宮。
這樣已經是失了恭敬。
這有個先後問題。
正常的情況下,皇子福晉進來請安,是馬車侯在園子外,然後請示太后那邊是不是傳。
等到見了太后以後,請了安後,要是想要過來見舒舒,三福晉再過來皇子四所這邊。
而不是現下這個次序。
兩人孃家同族同支,一榮俱榮未必,一損俱損肯定的了。
舒舒引她到堂屋坐下,等到核桃上了茶,才看著三福晉道:“三嫂之前行事色色周全,在太后面前從未失禮過,怎麼才搬出去一個半月,就跟換了個人似的……”
三福晉在宮裡住了四年,自然曉得太后的地位。
皇上重孝道,尊崇太后,決不允許有人輕慢忤逆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