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親們,為了讓大家更方便的響應祖國的號召,教育橘決定,往各個村小學分配兩名新教師,修繕學校,擴大今年一年級招生人數。希望大家響應祖國的號召,積極的把自家小孩送來上學。”
大家都點頭同意,有些激動的還在大聲叫好!
幾家歡喜幾家愁,有些思想比較傳統的人家則悶悶不樂,女娃上學有啥用?到時候不也得嫁人,還不如在家裡多幫忙幹活呢。
卻也不敢說出來,畢竟他們那一代年輕的時候可是經歷過紅為兵的人,但凡跟祖國對著幹的下場可不好,還是跟祖國走吧。
有些年紀大一些的女孩則圍著柳文海詢問。
“伯,你看我年紀太大了,我還能去讀一年級嗎?”
柳文海點點頭道:“可以的,只要你願意學,學習是沒有年齡限制的。”
幾個女生喜極而泣,更加堅定自己要上學的想法。
即使家裡不同意上學要讓自己幹活,那自己就一邊上學一邊幹活,多出點力氣,總能幹完的。
村長宣佈完畢,解散了大家,所有人都三三兩兩的一邊聊著教育話題,一邊往家裡趕。
大家回家把這件事分享給了沒去聽講話的家人,個個都喜笑顏開。
個別家裡則打罵聲不斷,大多都是一些尖酸刻薄,重男輕女的人家。
隔天教育橘的撥款到了村長手上,村長立馬讓村裡的小夥子們去鎮上買水泥石灰等用品。
打算修繕一下學校,並且多擴幾間教室出來,有新教師過來總不能讓人家睡老鄉家裡,於是還得安排一間用來做宿舍,一間廚房。
圍牆也得圍起來,還得安個大鐵門。
等東西都買回來之後,村裡幾個會建房子的大漢便如火如茶的開始著手修建校園。
和泥的和泥,抬沙子的抬沙子,砌牆的砌牆,沒有偷懶的,學校就是村裡娃的第二個家,肯定要建的結實又舒服,娃兒們舒服了,學習才會更厲害。
大家加班加點的整活,花了大半個月的時間才把學校修建完畢。
現在的學校大變了樣,以前就是一棟簡單的一層平房,有六間教室,一間辦公室,僅此而已。
現在不僅又往上蓋了一層,還修建了一個小停車場和圍牆。學校角落的兩個木板廁所也變成了亮堂的磚房,裡面還隔了幾個坑位,安上了水龍頭。
出教室就是一塊空地,用來當操場。
操場沒鋪水泥,上面長得野草被拔的乾乾淨淨,土都用鋤頭錘實了,還鋪上了一層沙子,又撒上了買來的草坪種子。
等草坪長出來了,既可以避免小孩子摔倒磕傷,也可以防止小孩子在操場玩揚起了太多的煙塵。
操場跟教室相交的中間用石條跟水泥澆築了一個正方形的物體,上面還修了臺階。
正方形中間插了一根剛好兩層樓高的鋼管當旗杆。
圍牆上還用瓷磚貼了個世界地圖的畫和學習**好榜樣的字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