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璉看向賈雨村,直接回道:“國用不足是因為沒有用善於理財之官,進而制定出相應理財之法!”
賈璉這一句,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參加經筵的文官徹底被震驚住了。
其中,方從哲很快就意識到賈璉意圖所指。
那就是變法!
他知道,賈璉的意思是,國用不足不是當務之急, 當務之急是變法。
其餘文官也很快就明白了過來。
賈雨村有點後悔自己站出來,但這種時候,他又不能不表達自己的態度,只冷笑問道:“所謂善於理財,不過是加賦於民,斂民之財,而奪民之利,使其充實國庫而已。而讓朝廷與民奪利, 就對朝廷有利嗎?”
“這非是善理財者,善理財者,當民不加賦而國用足。”
賈璉淡淡一笑,很是沉著地回道。
“陛下!賈璉所言,乃是桑弘言騙漢武帝的話,不足可信,天下財富,本就有定數,若非民財便是公家之產,根本就沒有所謂‘民不加賦而國用足’道理!請陛下治賈璉欺君之罪!”
秦譽這時候果斷站出來稟道。
“請陛下治賈璉欺君之罪!”
一時間,好些個文官皆站了出來,附和著秦譽。
賈雨村也跟著道:“陛下,賈璉此言的確是欺君,國用不足,解決之道,要麼上下省儉,要麼與民奪利, 但前者乃是聖主之道,後者乃是昏君之道。故而,根本就沒有什麼變法就可使國用足的道理,陛下只需行聖主之道即可是國用足,民富焉。”
賈璉算看得出來,這些在小農經濟社會長大,只知道拿幾本春秋戰國時期的古書作為思想綱領的傳統官僚們,是徹底地把理財只當做著是分配財富,而不知道理財還有創造生產的道理。保守且固執地認為,這個社會的財富不可能增加,而只能依循古人之辦法,行節儉的法子,而拒絕改變。
“陛下,臣所言變法並非與民奪利,而是在分官紳之利與庶民的同時,增加整個社會的財富,興實業,促生產,使所學真的能經世致用,這樣即便不能使天下均富,也至少能損有餘而補不足, 使更多的庶民能富足, 至少溫飽無憂。”
賈璉解釋道。
賈雨村、秦譽等反對變法的官員聽後大驚,他們這才意識到,敢情賈璉所謂的變法,根本目的是要將他們官紳之利,分給老百姓。
“老百姓使其不做累累餓殍,陳屍於溝壑,便足可稱盛世矣!公何必還要使其富足,真乃滑稽可笑之言!”
賈雨村呵呵冷笑道。
秦譽也跟著說:“沒錯,民富足只能靠其自身,或讀書或經商,朝廷豈有此責?再說,士為四民之首,豈有損士紳而補庶民的道理,這不是亂我大康根基嗎?”
秦譽說著就繼續給賈璉扣大帽子:“陛下,賈璉這是包藏禍心!”
賈璉則搖頭譏笑,問:“不能讓老百姓過得更好,那老百姓拿出口糧來養你我有何用?還不如不繳納稅賦!靠自己的雙手也能做到不為累累餓殍!”
“賈二舍!你是勳貴兼士大夫,不是老百姓,注意你自己的身份!”
這時候,南安王也忍不住站出來,直接呵斥了賈璉一句。
因為他發現賈璉說的話越來越過分了,竟然說是老百姓養著他們,明明他們一切皆來自於皇恩好不好。
“陛下,臣認為,賈公所言才是公忠體國之言,為官者,當使黎民不飢不寒,方可算得上是不愧對國家,不愧對所學。”
太常寺卿袁可立這時候站出來說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