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春雨綿綿,花重禁庭。
左順門內。
承宣帝正在開午朝。
前段時間還在詔獄裡的一些九卿重臣們,此時仿若沒事人一般,繼續持著象笏,在皇帝面前奏事。
他們不得不承認,逼迫皇帝誅賈蓉的事失敗了。
太上皇明顯只是讓皇帝饒了他們, 但沒有讓皇帝殺了賈蓉的意思。
太上皇最終還是照顧了皇帝的面子。
就像皇帝得照顧太上皇的面子,沒有殺他們一樣。
但賈蓉這種將堂堂巡撫級別的文官先斬後奏的錦衣府武臣,依舊還是他們這些文臣心中的一顆刺。
如果賈蓉不死,甚至是以最慘的方式去死,那都意味著他們所秉持的“文貴武賤”原則還是沒有實現。
對於他們而言,這事沒完!
不過,他們能忍,也願意隱忍到將來, 乃至換了皇帝后再報復賈蓉以及賈蓉背後的賈府。
現在的他們得先用最正當的方式把皇帝的內帑花掉。
因為皇帝有錢就意味著有兵,有兵就意味著有權,有權就意味著還會有更多的賈府一樣的貴族,會願意跟著皇帝一起和他們作對。
所以,他們必須把皇帝的內帑花掉。
何況,在他們看來,皇帝如今進入內帑裡的錢,本來就是他們的錢。
“啟奏陛下,兩京一十三省,各級官吏俸祿積欠已達一百三十餘萬兩,為使吏治不至於因此腐敗,臣請陛下撥內帑以實國庫,從而發足百官欠俸。”
吏部尚書黃克瓚先出來稟道。
“啟奏陛下,有司奏報,濟南、延安、淮安三處地方大飢, 常州、荊州、長沙三處地方大水, 合計賑災銀需三百六十萬兩,至今未賑, 臣請陛下撥內帑銀賑濟,以免民亂加劇。”
戶部尚書李汝華奏道。
“啟奏陛下,據各地奏報,吳淞江、白茆河、新安江這些地方需重修河塘,需銀六百六十萬兩,
工部尚書周嘉謨跟著稟道。
“啟奏陛下,太僕寺欠養馬之民的虧空已積三百萬兩,還請陛下撥內帑,而撫養馬之民。”
太僕寺卿梁廷構也站出來稟道。
“啟奏陛下,九邊缺餉導致的虧空已達九百多萬兩,為避免士兵譁變,還請陛下撥內帑補足虧空,以使邊鎮安寧。”
兵部尚書張鶴鳴這時候也跟著出來稟道。
而張鶴鳴奏後,其餘重臣都看向了他們,因為他們沒想到兵部會要這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