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祁真行事荒唐,寵信大太監汪振,致使朝綱不振,國事日非。
反觀草原上在乃蠻五部中當權的綽羅斯,開始厲兵秣馬。
一方面表面削減了對蒼神的祭祀,做出與蒼天正法道離心的樣子,主動朝貢英宗,與大炎保持良好關係。
每年前往雲京的乃蠻使者便高達二千人,透過朝貢貿易,漸漸獲得了豐厚財貨和情報。
又重金賄賂大太監汪振,得到汪振及峽西鎮鎮守太監郭敬的掩飾、包庇,不斷降低大炎朝廷對自己的戒心。
另一方面卻又不斷向東、西兩方伸展勢力,一度控制了部分檀桓及西域國土,威脅萬里城關的東西兩翼。
英宗正統十四年,綽羅斯突然翻臉,藉口大炎朝廷處理朝貢事務不當,親自率領大軍進攻峽西鎮。
汪振完全不顧大臣勸阻,極力挑唆英宗親率包含三大營【道兵】在內的五十萬大軍御駕親征。
大軍在糧草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匆忙上路。
哪怕遭遇連綿大雨,依舊被汪振連連催促,致使人困馬乏,士氣渙散。
中間英總和汪振這對君臣,使出的各種昏招更是不計其數。
還未等大軍趕到戰場。
汪振得知前方邊軍戰敗的訊息,立即命令大軍撤退,在數次改道走上錯誤路線大耗體力後,退至土木臺。
又以1000餘輛輜重車沒能到達為由,下令就地宿營,結果中了綽羅斯之計,大軍一觸即敗。
最終,五十萬大軍中,死傷了二十餘萬精銳。
跟隨出征的文武官員中,包括太宗文皇帝時期就是戰神級別的老將,大成【兵聖】英國公張輔等上百人全部殉國。
英宗自己也被綽羅斯俘虜。
只因他一系列比話本還要昏頭的操作,後世便為他起了個“大炎戰神”的綽號,成了一個笑柄。
而且,英宗被俘之後,毫無一個皇帝氣節,為了活命竟主動配合乃蠻人,去自家邊關讓邊軍開關。
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這可是連徽欽二帝都沒有幹出來的事情。
等他最後被贖回大炎後,反過頭來清洗了當初為他擦屁股,好似定海神針般守住了國門的少保於廷益,以及一大批能臣。
堪稱大炎一朝,甚至整個炎漢歷史中都未有過的恥辱皇帝,被死死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朝野上下普遍認為這土木之變,正是大炎國勢的轉折點,甚至是此後兩百年長期衰落的開始。
前五代皇帝近百年的家底被這一仗就打了個乾淨。
尤其是太宗文皇帝費盡心血建的三大營被付之一炬,僅僅乃蠻五部在戰場上撿到的道法火銃、火炮就高達上萬件。
哪怕數十年後重建三大營,也早就風光不在。
大炎過去採用的主動出擊政策徹底告破,此後幾乎再也沒有了邊軍大規模出關清繳乃蠻諸部的行動。
在這場合大炎一朝三百年上下僅有的大慘敗中。
大多數【道兵】早已經被英總和汪振君臣折騰地死去活來。
就算再多兩三個兵聖,也根本打不過人家有大成期【兵聖】發動的【萬人敵法】。
眼看自己被一道神光裹挾著衝向土木臺上,那一群簇擁著皇帝儀仗黃羅蓋傘的惶恐群臣,朱伯安不由深深嘆了一口氣:
“我朱伯安的借貸大業未成,就要半道隕落。
只能死回陰司去,當個不入流的【地部判官】了。
不對,禁忌說敗者皆為人牲,死在這種詭境裡,怕是連鬼也做不成啊。”
扭頭看了一眼那件還留在自己肉身中,自家師父提前交給他的保命物件,還有旁邊和自己一起衝向土木臺的李承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