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如今賴以救命的牛黃丸,原來是出自匪冦之手研製。難怪之前讓謝仙若將那名醫帶進宮來專門給皇帝制藥,謝仙若卻遲遲沒有迴音,敢情是那製藥人的身份說不得……
皇帝大吃一驚,德王和太子也是驚呆了,心頭五味雜陳,該說青州匪窩,竟然臥虎藏龍?
“聖上當初許微臣賞賜,臣說過,等臣進宮,想當面向您討一道恩典。”謝仙若像是在提醒。
“大膽!”太子怒斥,搶在皇帝答應謝仙若之前,“聖上還沒有追究你跟反賊勾結,你哪來的臉面跟聖上討要恩典?”
謝仙若無視太子,目光炯炯地看著皇帝,不躲不閃,不卑不亢,“不知聖上可還記得?”
皇帝雖然年老,但記憶力也不是蓋的,當即想起來,眼神有些複雜地俯視這位昔日寵愛的臣子,“你當初不要賞賜,可就是為了今日?”
謝仙若不會對皇帝撒謊,沉默不語。當是預設了。
皇帝失望地撇過頭,沉聲說:“朕曾經許諾你,就不會食言。”
太子聽了這話,心沉了下去,又沒能搞到謝辭,他很不爽。
身邊的心腹臣子卻用眼神示意他,不如順著皇帝,也順著謝仙若,不進行阻撓,這樣的話能加速謝仙若失寵。
德王也是給謝仙若使眼色,小心把皇帝的信任給作沒了!
皇帝雖然答應了,可心就失望了。這是立多少功勞都補救不回來的。如果謝仙若識相一些,就放棄這道恩典。
可惜謝仙若是個言出必行的人。
他伏拜下去,“多謝聖上恩典,臣懇請聖上解除剿匪令,讓他們獲得從軍的資格,待戰功達成,便由聖上授予招安書。”
最後一句,掀起千層浪。人們面面相覷,都不敢相信他到頭來竟然換了說辭。
德王想,謝辭不愧是謝辭。
連皇帝都愣住了。本以為謝辭是以君恩要挾,讓他很是惱火。結果……
貼身內監附到皇帝耳邊,悄聲說:“謝大人此話倒也有幾分為朝廷效力的忠心,聖上不妨就允了他,且讓那些匪冦上前線賣命,瞧瞧實力如何。若是戰死在前線,也應了原先剿匪的計劃,若是勝了……就此招安也不至於讓謝大人落人口舌。”
這番話輸入皇帝耳中,他緊皺的蒼眉頓時舒展開來。內監這話慰燙人心,令皇帝心裡一陣舒適。
皇帝一貫偏袒謝仙若,但在招安這件事上,卻又不能完全由著謝仙若來。
皇帝底下還有千千萬萬的臣民,也會擔心眾人的反對,會煩惱一碗水如何端平。
而謝仙若剛剛提出的中和之法,又經過內監的解說,正好解決了皇帝的煩憂。
***
“我不同意。”林粥慢條斯理地說出,語氣並不急促。
鐵楓也開口,口氣很不善,“我也不同意。”
謝仙若怎麼說的,跟之前答應的完全不一樣?
說好幫著達成招安,怎麼就變成要去前線打戰?
林粥說:“你沒有問過山寨弟兄的意見,不該擅自安排。這是性命攸關的大事。”
參考前去西域的將士,哪個不是有去無回?
謝仙若道:“我既然敢說下這個話,就有把握他們會同意。如牛兄弟,你或許不曾問過他的夢想,除了當土匪,還想當什麼?”
“當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