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張輿圖據羅中所說,原本是放在所謂南司的大殿之中,用於指揮、調動南線所有能夠運用的兵力、勢力進行協同作戰的。
由武國南三郡進入南線,要經過一道非常神奇的山脈。從輿圖上來看的話,就能充分感受到這一道山脈為什麼神奇。
看上去,那就像是一把斷成了三截的巨劍橫亙在南線與武國南三郡之間!
這一把巨劍不是直插在大地之上,也不是平放著的,而是像放在無形的劍架之上一般,是側立著的。
靠近武行郡採石城方向的,是
“劍柄”。這一部分的山脈,不僅形似劍柄,甚至連用於護手的劍格,柄末端的劍首,系在劍首的流蘇,也全都一應俱全!
劍身靠近劍格的區域,形成了第一個峽谷地形的斷裂區域。甚至連那峽谷的形狀都像極了真正斷折了的劍身。
而沿著劍格往上,便是斷成兩截的劍身。居中的那一道山脈,整體呈一條直線,如同真正的劍身一般。
這一段像是武國南三郡與南線之間的一道屏障。至於
“劍尖”的那一段山脈,幾乎延伸到了乾玥洲南疆另一側的海邊了。這一道山脈,理所應當的就被命名為
“斷劍山脈”。斷劍山脈便是由劍柄、劍身、劍尖這三段山脈所組成。而斷劍山脈三處斷裂區域都是峽谷地形。
這三條峽谷,便是當劍冢山鬼域的獸潮一浪接一浪前仆後繼而來時,南線各方勢力被迫決定向武國南三郡
“開閘洩洪”的通道!越過斷劍山脈繼續向南,才算是真正進入了劍冢山鬼域。
這一片廣袤的區域的地形才是劍冢之名由來的真正原因。如果說斷劍山脈是一把斷劍的形狀,那麼劍冢山鬼域就是一地的
“劍”!數十把樣式各異的
“劍”以各種匪夷所思的姿態,或直插、斜插,或平放,或倒放,或彎成彩虹一般的拱形,或兩劍交錯,當然同樣也有數量無法確切計統計出來的斷劍。
總之,這一大區域看上去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劍冢。至於劍冢的由來,也是眾說紛紜。
一說就是遠古天神在此暴發過一場慘烈的戰鬥,這些或大或小的山峰便是那些神兵所化成的。
仙人在傳說當中喜歡用劍,這倒是一個得到廣泛認同的形象。另一說,認為劍冢山鬼域其實就是鬼斧神工,是天然形成的,只是人族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硬是給每一座山或山脈安上了一個與劍有關的名稱而已。
其實要說劍的種類、樣式,還真的是五花八門,似乎也能與劍冢山鬼域內的那些山的形狀一一對應上。
其實,相當重要的一個原因,或許應該算是劍冢山的真正面目已經很久很久沒有在人族面前展示過了。
劍冢山鬼域是乾玥洲面積最大、鬼帝最多的一片鬼域,幾乎常年都籠罩在如牆的鬼氣之中。
稍微矮一些的山,甚至峰頂也被鬼氣所淹沒!人族當中或許只有宗師才能在斷劍山脈的最高峰之上眺望劍冢山,一睹劍冢山的猶抱琵琶琵琶半遮面的模樣。
劍冢山,是劍冢山鬼域所有山峰當中的最高峰,幾乎是唯一一座一年到頭都露在鬼氣之上一大截的高峰!
據說劍冢山形似一把巨劍筆直的插進了大地。劍冢山鬼域,便是以此峰命名。
甚至有人說劍冢山才是乾玥洲的第喇武國南線斷劍山脈的三段,自然而然的分成了三片大的區域,由不同的勢力進駐其中。
這些勢力分別包括七家金徽章東山團,三大霧茶行,一個名為十三社的結社聯盟。
羅中介紹到這裡的時候,稍頓了頓,見到眾人也沒有什麼問題需要問,這才繼續拿著竹竿在輿圖上指點著。
只聽他說道:“斷劍山脈勢力、實力最強的,便集中在這‘劍身’的區域,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中區’。”
“在斷劍山脈中區,佔了斷劍山脈的近三分之二的區域,分佈著七家金徽章東山團當中的四家,三大霧茶行其中一家霧茶行,以及十三社的結社聯盟。”
“談莫愁宗主現在就在斷劍山脈的中區,正在與中區的那些勢力進行著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