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空中漂浮著無數的殘骸碎片,以及無數支離破碎的屍體,仍舊保持完好的屍骸,還能夠分辨出來自不同種族。
這些屍體和殘骸共同組成了一個龐大的星雲漩渦,在漩渦的正中心是一個巨大、耀眼的光源,刺眼到無法用肉眼直視,每時每刻都在釋放著強烈的光芒與磁場,無數的殘骸碎片與屍體,沿著漩渦狀星雲,不斷的朝著漩渦中心處的光源墜落。
這是一顆正在成形的恆星胚胎。
這片星際戰場本來空無一物,各個星際文明因爭奪時空節點而不斷向這裡派遣艦隊,這些來自各個文明的艦隊被摧毀後,殘骸碎片受萬有引力的牽引匯聚,便形成了如今這個質量已經超過太陽的恆星胚胎。
可以說,這是一個由各個星際文明戰爭,人為製造出來的幼年恆星系統。
混亂的星雲漩渦的一部分陡然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排開,一支艦隊突兀的出現在這個恆星系統裡。
這支艦隊的規模非常龐大,以至於本來呈現為漩渦狀的星雲,直接就被這支龐大艦隊自然釋放出來的引力給撕裂。
艦隊釋放出了一股磅礴的雷達波,迅速的掃蕩這片區域,以確認這片星際戰場內的情況。
弗洛文明,弗洛人崇尚拋棄肉體,擁抱人工軀體,所以在成年以後,往往會把自己的腦子摘出來,安裝在某個大腦容器裡。
而這個大腦容器可以直接與各種裝置對接,實現大腦對裝置的直接操控。
只有在種族繁衍的時候,弗洛人才會透過克隆和移植手術,讓自己重新恢復肉體,在完成繁殖後代的任務後,又迴歸到原本大腦裝罐的狀態。
因為這樣的生命形式,弗洛文明艦隊內部是沒有過道、生活區等等地方,空餘出來的空間不是飛船倉庫,就是搭載其他武器和裝置,同噸位的飛船,類似普林卡人這樣不崇尚肉體改造的文明,同數量、同噸位的艦隊往往無法勝過對方,這就是弗洛文明的優勢所在。
不過,最近弗洛文明發現,他們這個優勢貌似不怎麼好使了。
“我們來晚了,這座前哨基地已經被普林卡人的艦隊摧毀。”
“他們為什麼會撤退?他們襲擊前哨基地,難道不是為了佔據時空節點?”
“這太奇怪了,與以前的普林卡文明艦隊行動方針不相符。”
眾多敵對文明中,一個叫‘普林卡’的文明,明明不崇尚肉體改造,戰鬥力卻忽然間拔升了許多倍。
這種戰鬥力拔升,並非是對方在技術上發生什麼了重大的技術變革,根據對戰艦殘骸的分析,那個普林卡文明仍舊是原本的技術,普林卡文明艦隊這種忽然間的‘增強’,是建立在一種對戰略戰術高效運用的基礎上。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普林卡文明總是可以在戰場上形成一種‘以多對一’的局面。
弗洛文明的戰艦因可以更高效把艦船噸位利用起來,從而發揮出更強大的作戰效能,可這樣的戰力提升是有極限的,面對技術差距不大的戰艦,以一敵二已經相當吃力,以一敵三那基本沒有什麼贏面。
“他們一定更換了戰略決策者,採用了新式的戰略思維,我們必須儘快適應這個新的對手,否則後續的作戰中,很難再像過去那樣保持己方艦隊的優勢。”
“幸好他們撤離了,至少我們這個重要的戰略要點沒有丟失,只是前哨基地的重建需要一些時間。”
就在這支弗洛文明艦隊還在慶幸的時候,周圍空間陡然泛起的陣陣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