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引船主臺上,總指揮瀏覽著各項數值組成的一個立體模型。
“沒想到,以魔法為起源發展壯大的我們,有一天被迫放棄魔法,轉而用科技來對抗魔法。”
總指揮除錯著面前的不斷變動的立體模型,讓模型可以穩定在一個球體狀態。
這樣除錯的同時,總指揮對船內AI發出詢問,“麥斯,我們這樣以科技對抗魔法的成功率有多少?”
“科技戰勝魔法,應該具有可行性吧?”
船內AI答覆:“未知量過多,無法作答,請新增足夠的固定量。”
總指揮把咒文魔法的作用和資訊都傳遞給了船內AI,然後補充道:“現在母文明被封印了魔法,無法再使用,而敵人卻還能夠使用,如此一來他們必然是使用魔法這種便利的力量來攻擊我們,我們也只能依靠著科技來抵抗,我想知道這裡面的成功率。”
“成功率為50%。”船內AI回答。
“哦?這麼樂觀?”總指揮一怔,他沒料到船內AI會給出這麼樂觀的資料,“這樣結論的原因告訴我。”
船內AI回答,“咒文魔法的應用範疇主要在於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物理現象,在情報獲取方面基本沒有作用,只要能利用科技製造出足夠的未知,咒文魔法就無法全面性的對母文明構成毀滅性打擊。”
“科技具有成長屬性,短期內和咒文魔法無法相比,但只要母文明能夠存在,在長期上科技將超過咒文魔法,從而彌補掉與敵人的劣勢。”
“之後的推導進入到未來未知範疇,因缺乏與咒文魔法與科技發展相關的足夠資料,無法作出更精準的判斷,估成功率為50%。”
為了對抗宇宙內還能夠使用咒文魔法的文明巴別塔蜂群,跨星系文明就必須用未知來爭取時間,然後以時間來換取技術層面的提升。
把科技提升到與咒文魔法相同的高度,甚至超越咒文魔法。
因此,所有決定和巴別塔蜂群決一死戰的跨星系文明,都基於理性思考後,即便彼此之間沒有交流,也作出幾乎相同的戰略——拉長戰線,最大限地的擴大戰場規模,最好整個宇宙都演變成戰場,那樣在混亂的環境裡,因熵增的加劇,必然能滋生出最大程度的未知,未知越多,跨星系文明這邊的勝率就越大。
然而這些到處以超光速在母巢宇宙內佈局的跨星系文明並不知道,他們的一舉一動,全都在蜂群的監視下進行。
當然,為了不觸發這些跨星系文明的反觀測警報系統,蜂群是讓母巢宇宙,透過彙報那些不同尋常的超光速質量體,在哪些座標扭曲了時空,從而實現的監視。
有蜂群生物不解道:“為什麼還不進攻?”
一隻蜂巢解釋道:“這些跨星系文明,蜂群是準備吸納作為衛星文明的,如果只是毀滅他們,自然不需要那麼麻煩,但要想他們以後都能聽話安分一些,蜂群就有必要給予他們最大程度的絕望。”
“所以不著急,讓他們慢慢佈局,等蜂群公告中的時間到了再動手,用行動告訴這些跨星系文明,他們的努力是多麼的廉價與渺小。”
……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過去一直都把自己圈在一片星域內的跨星系文明,面對來自蜂群的武力威脅,足跡逐步性的拓展到了整個宇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