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應對巴別塔蜂群,以巴納西斯帝國的主戰派文明開始在梅薩星系匯中佈置陣地。
他們透過將大質量恆星引爆,製造出恆星級黑洞,然後再圍繞著黑洞建造起設定在梅薩星系中的陣地炮臺。
這些陣地炮臺雖然叫炮臺,但它們並沒有很長的炮管,甚至外觀上跟人類傳統的大炮、炮臺,完全不同。
在結構上,它們更接近於戴森球,就是套在恆星外部收集恆星所有外散能量的那種大型人造空心球。
這些黑洞炮臺的原理也並不複雜,就是給黑洞套一層高密度球殼後,往球殼內發射一束光線。
光線有一部分會落入黑洞內部,餘下的那部分會在球殼內不斷的反射,在經過黑洞的能層時掠取能量,由此這些光線會在球殼內部不斷提升能級。
這個時候,只要在這個球殼上開啟一個出口,把光線釋放出來,就是一束能量極高的高能射線。
這就是黑洞炮臺的結構,結構簡單,但威力巨大。
除了作為陣地炮臺,這些包裹著人造球殼的黑洞,還可以作為一種光年尺度的恆星級炸彈。
簡單點說,就是一直讓球殼包裹住黑洞,不將內部積蓄的高能射線釋放出來。
射線的能級會一直在球殼中積蓄,積蓄,再積蓄,直到球殼的結構徹底承受不足這種高能射線,頃刻間解體,內部束縛的高能射線在一瞬間中完成釋放。
威力並不弱於一顆恆星的超新星爆發。
在和晶怪以及虛空神的戰爭中,這些黑洞陣地炮臺發揮出了不小的戰略作用,要知道摧毀一顆黑洞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聯軍艦隊由此可以在空曠的宇宙獲得一個穩定的據點,然後圍繞著這樣一個據點佈置戰略,傳遞補給等。
進攻時可以作為後勤補給點,撤退時可以作為斷後的超級炸彈,這就是這些黑洞炮臺的軍事定位。
由於梅薩星系中的本土文明並不知曉,巴別塔蜂群的資訊,所以他們只能根據對戰晶怪和虛空神時採用的戰略戰術來進行佈防。
當然,也有一些超常規的戰略構想,比如基於巴別塔蜂群可以封閉河系這一技術,他們考慮過艦隊很可能會被分隔,因此大規模的裝配了黑洞類武器。
簡單點說就是發射黑洞。
當時空分隔出現時,河系本土文明的艦隊會發射一顆由反物質包裹高密度簡併態物質生成的炸彈。
在發射出去後,炸彈爆炸會形成一顆質量很小的黑洞。
聯軍艦隊將第一時間對這顆黑洞進行集火射擊,給黑洞提供更多的質量,以及提升黑洞的移動速度。
從理論上講,這種方式可以在敵人扭曲時空時,形成干擾,從而給艦隊逃出時空分隔區域爭取時間。
至於實際上行不行得通,則猶未可知。
主戰派的艦隊始終在積極的搜尋著巴別塔蜂群的藏匿位置,任何攻擊都需要在瞭解敵人的位置後才能開始。
逃亡派這邊則就複雜很多,科研總是伴隨多種觀念的出現,分歧就意味著觀點的衝突,逃亡派內部分別以蒂森王國和梅薩機械團,分成了兩派。
蒂森王國一派主張優先解決小宇宙的研究,因為這種隱蔽性更強,更不容易被巴別塔蜂群追擊,因為宇宙壁壘可以隔絕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