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幾個工程順利結束。
核算利潤的事情,也不只是餘思思,楊彩雲也在幫忙過問。
餘思思雖然全部都已經會了,但是在經驗上面,還是和楊彩雲有著一定的差距。
在楊彩雲和餘思思的合力之下,結果很快出來。
除了彭小林那裡的千萬小工程,其餘幾個工程中,馮經理主持的工程,利潤比率最低,只有百分之二十九。
利潤比最高的王總工那裡,達到了將近百分之四十,百分之三十九。不但劉長江賺得更多,王總工的收入,也是幾個專案經理中最高的。
算是努力與收穫成正比。
王總工之所以那麼拼,除了劉長江不計前嫌之外,可能也和他被欺負之後,劉長江給他出頭有關係吧。
哪怕劉長江當時還有著其他目的,可在王總工來說,他的切身感受,也是隻有他才最明白。
至於馮經理那裡,除了他的性格原因之外,他也是一個資格比較老的專案經理,他做主的工程,可能也有不少錢都進了他的腰包。
在上個工程的時候,馮經理存的錢就差不多夠養老的了,經過這個工程,他除了正常的工資加提成之外,撈的其他錢,必然夠養老了。
關於這個事情,劉長江也沒有追究。
劉長江能夠達到今天的地步,馮經理有著非常大的因素。要不是因為馮經理,劉長江就不可能和王老闆認識。更不可能有現在的工程。
因此,對於下面人傳來的小道訊息,劉長江就當沒有聽見。
就看馮經理自己怎麼說。
在年底的一次聚會中,馮經理主動提了出來,說劉長江帶著他掙了幾百萬,他也夠養老了,搞工程的事情,他是真的膩了,早就想退休。
劉長江還是客氣的挽留。
結果,自然是顯然。
馮經理能做到見好就收,也算是非常不錯,起碼來說,大家都沒有明說,沒有撕下臉皮。
有些事情,不需要說明,算是好聚好散吧。
當初的提攜之恩,也算是報了。
和馮經理的關係,也不是說就此斷絕,也依然可以相處下去。
畢竟,關係也分很多種。
就像和王老闆那裡一樣,關係雖然有著一些變化,但依然還是有著關係。
成本、利潤核算完成之後,也就是分紅。
大頭就在劉長江和王老闆那裡,工地上的管理人員、以及工人等等,也都和以前一樣,也有著一定的分紅。
王老闆那裡,分紅七千萬。
劉長江這裡,更是差不多一點五個億。
一點五億,這可是劉長江以前想都不曾想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