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真是旱的旱,澇的澇。
不過大家也沒辦法說什麼,是個人都知道,他們三人都是一個公司的,而且也都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
人家一起過來參加個活動,你還能指著他們鼻子說出來什麼不是?
這幾次的頒獎典禮除了對兩女來說不僅是個變裝秀,還是一個對她們成績的肯定。
經過這麼長時間的努力, 現在也到了收穫成果的時候了。
她們期待著自己能獲獎,這不僅是一份榮譽,還是證明自己沒有辜負李寒的培養,也沒有給他丟人的勳章。
李寒要是知道兩女的想法,一定會告訴她們太天真了。
所謂的頒獎典禮,從古至今都不過是一場圈子內的分豬肉現場而已。
某個大佬牽個頭,然後和各個經紀公司還有媒體打好招呼,到時候你們直接來就行,我會按照來的這些人的名氣和實力把這些獎項隨便分一分。
主辦方賺到了熱度和流量,打響了品牌,明星們也獲得了自己所謂的“榮譽”。
一些典禮老是被詬病的公信力問題,也只不過是因為吃相太難看罷了。
有些人公關到位,或者利益置換之後,就硬推著上位,完全不顧真正的事實是如何。
又或者那些不給主辦方面子沒有來的人,你看他們就算人氣突破天際有拿到過一粒獎盃麼?
不過是一場又一場的py交易,某些粉絲還拿著這個東西當噱頭,也是有夠天真的。
一些主辦方的獎項甚至私底下都明碼標價,只是看你能不能拿出相應的利益來進行交換而已。
當然也不是沒有那種公信力比較強的主辦方,他們雖然也有些py,不過會比較少而已,大部分情況都是按照實際情況來頒獎的。
最終的結果基本都挑不出什麼問題。
這次李寒帶著兩女走馬觀花, 就有些主辦方私底下找到李寒, 想跟他商量頒獎的問題。
一是他們知道李寒背景強硬不敢得罪,再就是麥麥和莊妲菲兩人獎項重合度有些高, 他們想聽聽李寒的意見。
到時候兩人都有提名的獎項該怎麼去分,這些都要經過李寒的點頭。
畢竟李寒作為兩女的老闆,一些事情的決定權還是讓他去做比較好。
這樣既能交好李寒,還不用在獎項上得罪人。
這些事情李寒都沒有告訴麥麥和莊妲菲,他覺得兩女還是不要這麼早知道這個圈子的殘酷的好。
兩個可可愛愛的小女生,多保持一些純真就行了,其他的交給他自己來處理。
李寒在拿到幾個典禮的內定名單後,權衡一番也給出了答案。
麥麥和莊妲菲新人獎是肯定要拿的,大型典禮拿不到也要拿一個小型的。
因為這個獎比較特殊,只有一次的機會,錯過就不會再有了,所以該拿的還得拿。
最終結果就是麥麥拿到了金曲獎的新人獎,莊妲菲則拿到了小一些典禮的。
當然,新人獎不止一個,兩人都拿到了兩個以上。
關於金曲獎的獎項李寒也是有考慮的,非主流受眾群體始終是劣勢,跟主流比不了。
所以在金曲獎這種公信力比較強的典禮上還是不要去作的好,讓麥麥去拿獎就行了。
除了新人獎以外,兩女也獲得了一些其他的提名, 不過有些獎項看上去就知道是陪跑看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