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第二日,留正等人依舊去往歸仁大營觀察最後的女真鑲黃旗之時。
位於金國西部的京兆府路卻發生了一件大事。
京兆府路宋時為永興軍路。
金皇統二年省並陝西六路為四路,一曰京兆,二曰慶原,三曰熙秦,四曰鄜延。
京兆府路有,府一,領節鎮一,防禦一,刺郡四,縣三十六、鎮三十七。
京兆府,屬上府。
宋時設京兆郡永興軍節度使。金國統治京兆府之後,於皇統二年置總管府。
金天德二年又改總管府,置陝西路統軍司、陝西東路轉運司。
京兆府盛產白止、麻黃、白蒺梨、茴香、細辛等物。
京兆府有戶九萬八千一百七十七。
縣十二、鎮十,舊又有中橋、臨涇二鎮,後廢。
十三朝古都長安就屬於京兆府管轄。
長安有終南山、龍首山、灃水、渭水、鎬水。下屬鎮有著名子午鎮。
長安歷史文化輝煌,周文王時就定都於此,築設豐京,武王即位後再建鎬京,合稱豐鎬。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置長安縣,在渭河南岸、阿房宮北側、秦興樂宮的基礎上興建長樂宮。
高祖七年(前200年)營建未央宮,同年國都由櫟陽遷移至此,因地處長安鄉,故名長安城,取意“長治久安”!
長安文化影響極其深遠,由於建都長安的周、秦、漢、隋、唐是中國古代最為強盛和文明的黃金時代,故此長安有著: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這等萬國來朝之象!
亦有“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這等華麗開放之氣!
《史記》有言:“夫作事者,必於東南,收功實者,常於西北。”
《史記》美贊:“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宛之利,阻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諸侯安定,河、漕輓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
可以說長安地處秦地,被山帶河,四塞為固,此亦扼天下之吭,而拊其背也。
長安地處華夏西北之要塞,戰略位置極其重要。
哪怕經過歷史的變遷,長安早已衰落,已經不適合作為一朝國都所在,但其在華夏大地所處的軍事地理位置依然不變。
對金國來說有長安在手,可作為西北咽喉,下可吞蜀,上可侵夏,西可開青番等地。
金國在長安一地就駐紮有二個勐安謀克。
長安的兩個勐安都被劃分與女真鑲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