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色沒有問題,可一百石糧食,是不是太多了。
如此之多的糧食,足夠現在偏嶺堡所有人,吃上十多日。
“老爺,這糧食的事,是不是斟酌一下?”
趙陽擺擺手:“秀才,你就放心,我們偏嶺堡糧食,不會短缺。”
儘管有些疑惑,儘管有些心疼。
但他還是按照趙陽吩咐處理:“老爺,我這就寫。”
隨著勢力不斷發展,介入明代越來越深,傳送限制也越來越寬。
目前供應偏嶺堡綽綽有餘。
再拿出一百石糧食,那都沒有任何問題。
當然,要是想往現代運送大宗資源,還是有些杯水車薪。
範教授也告訴趙陽。
這事不急於一時,目前要是能開採煤炭,也先供應明代。
等以後發展起來,再考慮轉運資源到現代。
趙陽一邊回憶,一邊找到偏僻之地,開啟副門,將十石糙米,都運了過來。
於此同時,秀才寫好了拜帖。
於是讓山晝,將它綁在箭矢上面,然後射進縣城。
而後又將糧食拉到城牆不遠處。
兩百四十袋五十斤糧食,堆在一起,確實也能產生震撼效果。
時間不長,城門就徐徐展開。
從內出來一隊騎兵,領頭像是一名文官,但他騎術相當不錯。
秀才趁機介紹道:“老爺,這人就是知縣陸若甫,此官風評一向不錯……”
聽著描述,趙陽眼前浮現一個勤政愛民的官員形象。
只是仕途一直不順。
又沒什麼關係,知縣當了不少年頭,想必是晉升無望。
趙陽也迎了上去,跟陸若甫見禮。
因為武官和文官,地位相差懸殊。
趙陽保持著謙遜。
他拱手道:“知縣大人,卑職是偏嶺堡操守趙陽,特來拜見大人。”
趙陽沒有提上次射殺縣丞一事。
而陸若甫也裝作從未發生一樣。
只是陸若甫的疑惑,仍然沒有解除,原來是偏嶺墩,為何成了偏嶺堡。
這又是什麼時候冒出的操守。
但當初那文書,陸若甫確定了“真實性”。
暫時拋開疑問,陸若甫很是客氣。
“趙操守此來正好,本官在城內,備下薄酒,請跟本官前去一敘。”
第一件事,就跟趙陽收到資訊不一樣。
不是風評不錯嗎,怎麼上來就喝酒?
難道這是鴻門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