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君先是有些害怕,後來見西洋和尚哭得傷心,伸出小手輕拍他的後背。西洋和尚抓住墨君的手臂,在他衣袖上狠狠地擦眼淚。金舜英小聲問:“聽說你們西洋和尚能成親,她……是你媳婦?懷了你的孩子?”
西洋和尚一邊擦眼淚一邊說:“不。她是個可憐的女人。”
金舜英默了剎那,自嘲地說:“天底下哪有不可憐的女人。”
“是呀。”西洋和尚立刻贊同,“若說這是你們的罪孽,懲罰也太深重了。”
“別蹬鼻子上臉!你才有罪呢!”金舜英嚷罷,消了消氣,“你……是為什麼進來?傳頌你們的神?”
“不。之前幾次是為這個。大新倒是不太介意。”西洋和尚放開墨君的衣袖,使勁吸鼻子,說:“詐騙。”
他的樣貌舉止無不奇特,罪行卻普通,反而不在金舜英預料內。她原本看這西洋和尚有情有義,可能是無辜的,沒想到真是個罪犯。她不想再和他搭話,免得墨君受他影響。但西洋和尚又自顧自地嘮叨起來:“我們一家,原本是蓋納爾國人。父親承蒙神啟,萬里跋涉,前來宣揚教化,一直走到貴國——現在大庚的霞微縣。當地居民很友好,有的聽從父親教誨皈依,從此親密如一家人;有人不相信,仍能待我們一家如客。從此我們在那裡常住下來。”
西洋和尚好容易遇上一個人,說起來簡直事無鉅細。金舜英由此知道霞微縣有個姓謝的商人,為人豁達,對新鮮東西充滿好奇,和洋長老漸漸熟稔,經常海闊天空地閒談,有時候也辯論一些有關神明的話題,但從來沒有傷到和氣。
謝家有一兒一女,兒子年長,非常忠厚謙和。女兒名喚雨嬌。認識沒有多久,洋長老發現雨嬌有驚人的天賦——霞微縣地勢雄奇,深山老林中散落成百上千的小村鎮,大多操不同口音,經常是隔座山就換了種方言。雨嬌能將當地十幾種方言脫口而出。鄰國於雅、胡拉努的語言,她並沒有拜師學過,只是耳濡目染也能信手拈來。
洋長老夫婦驚歎不已,教她蓋納爾國的語言文字,她學得非常快,不久又學習海蘭尼塔語言文字,很快就出類拔萃。
霞微縣有個商會,由幾名有頭有臉的大商人主持。雨嬌的父親沒有多大的生意,僅僅是集會時的陪客。那年商會邀請於雅國、胡拉努國還有海蘭尼塔國的商人們共度新春,很不湊巧,翻譯們所乘的馬車壞在路上。雨嬌為了給她父親爭臉,一個人擔起全場的翻譯。她語言講得地道,人又活潑機靈,不僅她父親臉上有光,商會也賺足面子。從此她在霞微縣出了名。
當時有個顯赫的商人,正好在霞微縣做生意,需要停留一兩年。他對雨嬌的才能大為驚奇,屈尊拜訪謝姓商人。得知謝家孩子向西洋人學習,大商人認為這方式可取,讓自己的子侄們也來學習外國語言文字,開拓見識。
洋長老本有些為難,但那位大商人的親戚是霞微縣的官長,不便拒絕。好在那幾個少年男女,雖然是富貴人家的孩子,性情各異,卻都虛心好學。尤其當中兩個女孩兒,幾乎同雨嬌不相上下。雨嬌和她們年齡相仿,志趣相投,從此走著坐著形影不離,簡直沒法把她們分開。
金舜英聽著聽著,覺得有點不對勁。
她見識有限,卻碰巧知道霞微縣。連士玉登門造訪蘇家時,正是從霞微縣卸任北上。再聽說大商人有個當官的親戚——這未免同連陳兩家的情形太相似了。特別是大商人兩個侄女,恰好合乎陳二爺家兩位小姐。她本來忍不住,想問:“你說的是陳松海、陳柳川兩位老爺嗎?”但又怕真的戳對了,西洋和尚不肯繼續講吓去。最後還是懷著百爪撓心的好奇,屏住呼吸,靜靜地聽。
西洋和尚不知她的心思,繼續講他自己的故事。
後來兩個女孩兒中的姐姐成親了,嫁給官長的兒子,從此住到縣城。雨嬌很惦念她,不時給她寫信,有集市或節日,她們也會在官長家中相聚。大約過了一年後,有一天,雨嬌要西洋和尚駕車送她到縣城裡——官長的兒子寫信告訴她,姐姐臨盆,生的孩子夭折了。
牢中黑得不見五指,金舜英看不清西洋和尚的表情,只感到他聲音裡充滿痛楚。“雨嬌很擔心,一路上不停地催促。當時怎麼會知道,後來發生那種事呢?如果知道,就不會馬不停蹄地過去。”他嘴裡的每個字都在顫抖。
“可憐的產婦情況很糟。我聽到女僕們說,少奶奶生下一個妖怪,老爺沒有辦法,親手溺死了。”
霞微縣是個比較迷信的地方,家中生出怪嬰這種事,傳出去很傷一戶人家的臉面,況且他家是一縣官長,傳出去影響官威。他們家瞞住不講,所以那姑娘不知道自己生下怪胎,只知道她自己的公公親手溺死了新生兒。產後健康受到影響是一方面,更棘手的是她精神很快就崩潰了,原本機靈活潑的人,變得眼神呆滯,說話前言不搭後語,痴痴傻傻的。
聽到此處,金舜英震驚得發不出聲來。牢房裡只有西洋和尚的聲音在幽幽迴響:“雨嬌讓我回家去,她要留下照顧那姑娘。她……唉,她大概是做什麼事都能成功,以至於太自信,以為世上沒有她克服不了的困難。但病魔並不是世上最險惡的,人心才是。”
“雨嬌從此在官長的內宅住下,起初會寫信告訴我生活近況,字裡行間滿是對女友的擔憂。過了一段時間,她突然不來信。我覺得異常,於是跑到她家裡去——雨嬌竟已經回家。謝家的氣氛變得很怪異,父女都心不在焉的樣子,不大健談。不久之後,霞微縣發生一件轟動的大事。”西洋和尚說得聲音顫抖,顯然到了激動之處。“雨嬌的父親狀告縣官**他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