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華夏4A級旅遊景區,據資料記載:“天台”古時被稱作“東蒙山”,大禹治水時曾在此山登高臺而祭天,故得“天台”之美名。
天台景區的山門很是大氣,足足有五十米高,且通體成暗紅色,乃是由當地紅砂石修建而成。
左右兩根圓柱直立,離地二十米高度有兩層橫樑將石柱連線。橫樑的中間部位嵌著一截略大一號的圓柱,其上用繁體字刻著三個大字:天台山。
將車子停放好,兩人並肩向山門走去。山門外有一石壁,石壁上記載著景區之名的由來…
進得山門,在售票處買好門票,景區工作人員向兩人推薦了最合理的遊玩安排。
此地因海拔和地勢的不同,大自然將整個景區分成了三級臺地。當地有民謠:“一重臺地一重天,重重臺地上九天”。民謠所頌雖顯誇張,卻也反應出了景區的整體構架。
吳淼兩人聽取了工作人員的建議,先是乘景區公交車來到了二級臺地處。辦理好酒店入住登記,將隨身行李放在了酒店。這才再次乘車到達三級臺地上方,準備從三級臺地一路步行而下,同時觀賞沿途美景。
三級臺地又名“應光酷月景區”,據景區工作人員解說是根據其內的景點而綜合命名。
下了景區公交,入眼便是一座山峰,石碑銘:玉霄峰。
筆直的山峰如一把利劍直插天際,山上覆蓋著茂盛的古木。據介紹此山海拔1800多米,是為原始森林地區。
抬頭望著那陡峭的山峰,吳淼突然升起一股想要征服它的想法。工作人員趕緊提醒那上面並不屬於安全遊玩範圍。
不能登絕頂,那便邁步往下而行,遺憾很快被絕美的風景所取代。
一路鳥啼蟲鳴,蝶舞偏偏,偶爾還能見到三兩隻野兔出沒於道路兩旁的花草之間。薛宛如彷彿回到的孩童時代,一路追逐著蝴蝶,顯得很是輕快。
步行不久後側目而視,兩旁的山坡上各出現了一座寶塔,相隔幾里遙遙而立。據路牌所示,一塔名“空靈塔”,高十丈。目測通體雪白;一塔名“應光寶塔”,通體金黃,藉著春日暖陽,正往外散發著淡淡金光。
繼續前行,突見前方人流不絕,往來的人們正不停進出於一個小道口。走近一觀,石壁上銘:“蟠龍瀑布”,隱約有“嘩嘩”聲從小道傳出。
這倒是勾起了吳淼的好奇心,當先沿著小路走去,薛宛如趕緊跟上。
小路蜿蜒向下幾十米,兩旁是斜斜往上的崖壁,偶爾會有幾根粗壯的藤蔓從壁縫間俏皮的冒出,藉著崖壁攀爬而上。
再次轉過一個彎,眼前豁然開朗。入眼是一處圓形谷底,不停有細細的水霧撲打在臉上,隨著莫名而來的微風,泛起絲絲涼意。
行至谷底中間部位,抬頭環視一圈,頓時驚歎不已。只見細流不停從四周的崖頂垂落,為崖壁掛上了一圈幾十米高的水簾。山谷上方瀰漫著淡淡的紫氣,山巒隱約間出沒其中,其形如環繞奔騰的巨龍,頗顯壯觀。
一番拍照留念,再次順著小道出了山谷。
前行不久,再聞水聲,抬頭側前方有一座高山。半山處有一洞口,其形似半月直立,高約二十米,最寬處莫約五米,一股水流正從洞中奔湧而出。
水勢順著山坡斜斜向下60餘米,不停傾灑、跳躍於坡石之上,微風佛過,一時薄霧滿天……此地起名:“月洞飛水”。
繼續前行,前方水音清雅,入目:“香草疊溪”。
一條溪流恬靜的出現在兩人眼中,如美女靜坐,淺笑間吸引著他們上前。
尋流而上,溪旁幽蘭、白芷密佈,正往外散發著淡淡的幽香。多彩的蝴蝶再現身影,翩翩起舞在繁花之間。奇藤、古木在溪水的滋養下尤為茂盛,引得飛鳥駐足而唱。
溪水十米一折,一折略高几十厘米,呈階梯狀層層往上。其折流處往往會帶起些許小小漩渦,個別漩渦還會發出輕鳴之聲,仿若是女子在低聲傾訴,引得遊人細細傾聽。
畫面太美,令人流連忘返,要不是吳淼心繫他的任務,還真捨不得走。
一路往下,終於到了三級臺地的最底部:“十八里香草溝”。十多個水上娛樂專案正在等待著兩人。
或乘船盪漾於河流之間;或邁步觀賞在浮橋之上;或在水上瘦身舫甩動雙腳拽起陣陣飛水;或執一杆魚竿垂釣於靜流之處…
能玩的專案太多,來不急一一體驗天色便黑了下來,兩人帶著意猶未盡的表情離開了“十八里香草溝”。
回到二級臺地,享用了一餐美美的食物。野兔、河魚…各種野物新鮮味美,兩人自然是食慾大開。
吃過晚飯正準備各自休息,服務生卻告訴兩人這時候可以去看螢火蟲。
在吳淼想來螢火蟲能有什麼可看的,只是耐不住薛宛如的好奇心才勉強出門。
下一刻他卻否定了自己之前的想法,只因現實中畫面太美。
入眼是漫山遍野的螢火蟲,一眼難以望至十之一二。明滅間讓人如同置身夢幻,相較之下滿天星空也只能黯然失色。
“快許願!”
薛宛如閉上眼睛雙手合十,小聲嘀咕起來…
許願,許願不是應該對著流星嗎?管它呢,許就許!或許這些滿山閃爍的星光,還真就能幫助善良的人們達成某些小小心願呢。
兩眼輕閉,心緒微微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