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不能置信,熊振春死了?
但確實是事實,吳貞毓即時彈劾馬吉翔蓄意謀殺大將,該當嚴懲!
下面一群文官鼓譟助威,馬吉翔施施然地道:“雖是過失殺人,但臣確實有罪,臣請陛下罷除臣錦衣衛指揮使之職,讓臣做個閒人罷!”
頓時,文臣的聲音嘎然而止。
死了一個統兵大將,又要罷掉另一個統兵大將,得,大夥兒不用逃了,直接向追兵投降吧!
朱由榔再傻,也只能和稀泥道:“事出有因,全因誤會所致,既往不咎,諸卿該同舟共濟,共度國難!”
著諸人承諾,不就今天此事進行追究,到此為止!
散了,馬吉翔得意洋洋,揚長而去,文官們則氣憤不已,卻拿馬吉翔無可奈何。
吳貞毓埋怨諸人道:“都什麼時候了,你們還擅自行動!”
當初文官們想搞馬吉翔,請他做帶頭大哥,他阻止他們不可輕舉妄動,沒想到這些文官才不管三七二十一說幹就幹了,偏又幹不成功!
正所謂是書生造反,三年不成!
朱由榔搞復辟,那些文官也復辟,拉幫結派,黨同伐異,大玩嘴炮,還想騎到武將頭上拉糞拉尿,卻沒找對一個好時機,這樣的環境下還來搞!
這就是前明文官的本性,他們在新明受壓抑太久了,一旦有機會就原形畢露。
不過文官中周官的一句話讓吳貞毓也難以反駁:“馬賊深得今上倚重,我們彈劾他有用嗎?”
金蘭則在旁邊幫腔道:“說不定我們這邊出去,他的人馬就在那邊等著哩!”
原來朱由榔識人不明,馬吉翔不學無術,但擦鞋功夫做得好,朱由榔對他言聽計從,他與太后皆深信之,以為忠勤,命掌戎政;不知馬吉翔是個諂諛之人,其心叵測也,也讓文官們對朱由榔失望了。
大家不歡而散,而做了二五仔的許紹亮被大家摒而棄之,他想想後,乾脆去找馬吉翔投奔!
馬吉翔大獲全勝,在他眼中,文官只會放嘴炮,目前形勢下怎麼也動不了他,他忌憚的是熊振春,剛才搞了熊振春一下,指望他會對馬某人感恩戴德?
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藉機殺了熊振春,盡降其軍!
他稟過皇帝,派出管勇衛營內監龐天壽和他的門生郭璘一起管轄熊振春軍,龐天壽不識軍務,軍權掌握在郭璘手上。
熊振春軍共有三千人,憐熊振春無故慘死,不服馬吉翔派去的人馬,即使是龐天壽著力籠絡,不幾日,依舊散去一半!
更有甚者,他們找到了追兵軍官李存惠,向他報知御營虛實。
我們治不了你馬賊,有人治得了你馬賊!
那些人賣掉馬賊毫無心理負擔,李存惠大喜,破交戰幹得更歡了,讓朱由榔以龜速前進,一天行不到十里地!
吳貞毓見勢不妙,找著朱由榔道:“情況危急,陛下宜輕車簡從,拋棄輜重,輕裝前進!”
他提議,帶上重要的皇親,朱由榔再帶上兵馬及跟得上的勳貴、文臣以及一些財貨、給養,就這樣子,趕快前進!
其他人就顧不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