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克教第四代上師拉姆·達斯曾在阿姆利城中心修建了一座水池,名為“花蜜池塘”,從而阿姆利城成為了聖地,而水池則是聖水。
而金廟則由錫克教第五代上師阿周那1589年主持建造,1601年完工,,因該廟門及大小19個圓形廟頂均貼滿金箔,在陽光照耀下,分外璀璨奪目,一直以來被錫克人尊稱為“神殿”。
金廟坐落面積1500平方米的聖湖中間,平靜的湖水將廟倒映於水面,增添了金廟的特殊魅力。
金廟上部四分之三被鍍成金色,霞光映照下,顯得金碧輝煌、儀態萬千。倒影池中,波光粼粼,金廟更生出端莊和婀娜之態。
藍天、碧水、陽光、金廟……浪漫與聖潔渾然一體。如果說每個錫克人都有著同一個夢想,那就是一生中能有一次機會親睹金廟——這座被喻為建在“花蜜池塘”裡的“上帝之殿”!
有容乃大,金廟對於外人是友好的,誰都可以參觀金寺,但有一些規矩,所有來客必須赤腳從門口的水池趟過,以表示對錫克教上師的敬意。而且無論男女老幼,不能光著頭,不是戴帽,就是要用頭巾裹著頭。
然而這座聖殿卻遭遇希爾的褻瀆,他帶領全副武裝的軍隊不帶上頭巾以及穿著鞋子進入聖殿,對錫克人的藐視之態十足。
其實這主意談不上好,存在著得罪錫克人的風險,但傲慢的希爾根本不當錫克人一回事,他強行進入了金廟“參拜”,深深地激怒了錫克人,他們在希爾離開後,向著自己的聖殿發誓:瀆聖者必死!
希爾有了一個驚喜,他期盼的五萬錫克大軍翻倍十萬憤怒的造反的錫克大軍!
這可要了他的老命,希爾根本沒有指揮作戰能力,而他新得的十萬大軍在遇上了錫克大軍後被打得落花流水。
吃畜生飼料的軍隊能有多大的戰鬥力可想而知,錫克人驍勇善戰,揮舞彎刀打得十萬大軍抱頭鼠竄,還得勢不饒人,一路攻城陷地,所到之處,無不攻克莫臥兒帝國的腐朽盡顯無遺,在經歷了多年的統治後,民眾
官員們束手無策,加上先前希爾鬧得天怨人怒,食水太深,許多官員想看希爾的笑話,對於出兵鎮壓錫克人並不上心。
德里北方地區大亂,錫克人的造反還帶來了連鎖反應,他們切斷了德里與阿富汗的聯絡,而在阿富汗還有十多萬久經沙場的精兵以及那些歸順的剽悍的部族軍,他們無法得到帝國的指示,於是莫臥兒帝國想從北方得到援兵的希望遂斷。
“什麼?北方反了?”聽到這個壞訊息的沙賈汗急怒攻心,大口大口地吐血,連日來昏迷不醒,政權盡歸大王子達拉·什克,但他卻無法高興起來:東南軍的威脅迫在眉睫,城外出現了他們的遊騎兵!
宏偉的皇宮議政大殿上,達拉·什克召集大臣們議事,他坐在御座上,御座是黃金打造,光線反射下,他仿如神祇一般地威嚴。
這個位置本來是皇帝沙賈汗的,達拉·什克還沒登基,如此坐法是大不敬。
但是群臣對此熟視無睹,因為達拉·什克清洗了朝堂,一朝天子一朝臣,以前沙賈汗的心腹臣子都被斥退,取而代之的是達拉·什克的人馬,他們恨不得主子趕快上位成為皇帝,對於區區一個坐法當然不會有反對的意見。
今天會議的中心議題只有兩個:走還是守。
打已經不成為選擇項,風險極大,雖然還有很多軍隊,但打不贏的話,德里城將無人去守。
時至今天,大家都明白到華人的戰鬥力極強,相比之下,阿三們就是戰五渣!
那麼究竟是堅守到底還是讓城別走呢,群臣們誰都不敢吱聲,個個低頭研究地磚的花紋,殿內一堆活人,卻象停屍間般寂靜,人人就是華美衣服包裹的一堆臭肉。
達拉·什克深切地體內到什麼是孤家寡人了,江山是他的,其他人大不了就換一個主子,而他唯有死撐到底,要不勝利,要不就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