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軍則拼湊了總數達到一百零一艘戰列艦的大艦隊,法國當然沒有這麼大的能量,即使爆兵也辦不來,路易十四是得到了整個歐洲的支援,他們積極地為他捐錢、獻艦、捐物、參軍等等,例如葡萄牙雖然不敢公然反對南華帝國,但以半賣半送的形式給了路易十四達五艘戰列艦,外包所屬的水手與軍官以及一部分志願參戰的軍官與水手!
葡萄牙也是海上強國,支援得十分給力。
尤其是水手,更是稍解了西法聯軍的燃眉之急。
蓋因法國海軍大量製造軍艦,及格的軍官和水手不夠,處於船等人的尷尬場面。
至於西班牙,則是掛掉的人太多了,補充不上來!
百年海軍,一個好的海軍軍官培養不易,以南華海軍為例,考取艦長上崗證書必須持有殺鯨記錄和環球航行記錄,而航海長則必須有環球航行記錄,沒有過硬的本領,根本不可能把風帆船使得頭頭是道。
還有瑞典王國,別看該國與南華帝國噯味,瑞典腳踩兩條船,這邊與南華帝國打得火熱(瑞典人得依靠中國人的支援去抵抗老毛子的侵襲),那邊瑞典人把四艘大型商船改裝成為戰列艦派往了法國!
以及神羅帝國的公國、立陶宛波蘭聯盟、沙俄、意呆利諸城邦、低地國家的幫助,僅意呆利就有五千名僱傭水手加入了法軍(意呆利向有輸出僱傭軍的傳統),形成了全歐打南華帝國的格局,所有頭腦清醒的歐洲人都明白如果法國在此戰中倒下,那整個歐洲將會籠罩在中國人的陰影下,萬萬不能有失!
到了1672年的春季,大西洋上的風暴還在凜冽的時候,法國人與西班牙人認為羽翼豐滿,因此日趨活躍,向著南華帝國駐英國的艦隊展開了一輪接一輪的進攻。
兩方的巡航艦與武裝商船首先在大西洋上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雙方都試圖切斷對方的補給線和封鎖對方的海岸線。
攔截商船、貨船、客船與漁船,展開瘋狂的海上絞殺戰,今天你追我的船,明天我打你的艦,有時還進攻海岸的據點、碼頭,戰得不亦樂乎。
不過,西法聯軍攻擊的效果不佳。
法國人與西班牙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南華帝國已經把駐英國的戰列艦增至一百五十六艘,與西法聯軍的戰列艦數量相差無幾,而在地中海上也駐紮有六十多艘的戰列艦。
整個南華帝國的戰列艦數量超過了四百艘,足可以對抗全世界,可謂是世界上只有二個國家,一個是中國,一個是外國。
只要中國強大起來,那就是一國吊打全世界的局面!
英國是海上強國,但他們已經沒有了戰列艦,在英國的中國人已達二十萬,由於中國人的求同存異政策,尊重英國人的宗教習俗,與英國人相處融洽,在中國人的帶動下,大家種地、放牧、養魚、開發礦場和砂場,然後冶煉鋼鐵,造船,大搞基建,反正大家都有錢賺,提高生活質量。
當時英國人口不多,地方相對廣大,物資顯得充裕。
僅僅一年,英國就已經實現了糧食自給自足。
軍事上,中國人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體系,包括了海岸炮臺、倉庫、船塢修船廠、食品加工廠、海軍醫院等,已經作好長期與敵人戰鬥的準備,即使是沒有地中海方面的幫助也能支援下去。
相比之下,英吉利海峽對岸的法國人與西班牙人則處於煎熬中!
法國海軍上將亞伯拉罕·迪凱納和西班牙海軍上將唐·阿斯納爾·安東尼奧在布勒斯特港商量軍務,他們坐在會議室長條桌子的對面,那是坐困愁城!
怎麼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