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休息的時候,風向突變,南華艦隊轉入上風位置,吹起了西南風,將南華艦隊的戰列艦往法國人那邊趕過去。
這下讓中國人的精神大振,當時“東南亞236”號戰列艦的艦長嶽溫福上校曾在印度殖民地肝過一陣子,見識過阿三那邊的“好風景”,一時高興,他來個不恰當的比喻:“見到旗幟轉動,頓時令我們的情緒高漲,簡直有如把‘佛鵝呢’倒進菜泥裡,然後阿三用剛方便過的左手去攪拌,那味道呲一下就上來了……”
旁邊的年輕官兵們不清楚“佛鵝呢”是什麼,聽過了嶽溫福上校的解釋,哦,原來是三鍋們最喜歡的牛的東西,無不噁心不已,哪怕是艦長,也要反對和抗議,怎麼能套用阿三的說法來描繪我們呢!
確切的是我們正在窮盡洪荒之力開炮猛轟法國艦隊的戰列艦。
雙方輕車熟路地進入戰列線,排炮轟鳴,南華軍的炮手們瘋狂了,他們在短短的時間內向著法國艦隊怒射了平均射擊時間低於一分鐘的炮彈,要把先前的鬱悶盡數還諸法國人身上。
“開炮,開炮!”所有官兵們使出渾身解數,忘記先前的疲勞和麵臨的困難,將他們的炮術發揮到極致,要擊沉在他們看來“已是囊中之物”的法國人戰列艦,讓白皮們明白你大爺還是你大爺,此乃某位南華海軍上將大言不慚的說法。
在傲氣的中國人看來,老天爺作美,給了法國人這麼多的時間,居然還不能擊沉中國人任何一艘戰列艦,實在是遜B了,由此可見法軍炮手的戰術素質之低劣。
現在,輪到我們去教訓他們了!
但見得海面上密集的炮彈飛射,夾以無數的槍彈,打得白皮們應接不暇,叫苦不迭。
炮彈擊毀舷牆,砸出了一個個大洞,木塊碎屑漫天飛舞,還有白皮們的慘叫聲。
炮擊還沒持續多長時間,所造成的破壞和人員損失幾乎追平了白皮給予中國人的破壞與人員損失。
在激烈的戰鬥中,法軍主將讓·德埃斯特雷海軍上將所在的“皇家公爵”號遭遇南華艦隊戰列艦的猛烈打擊,多處被擊毀,他本人也被炮彈破片擦傷身體,情形十分驚險!
該位海軍上將倒也帶種,他在旗艦上著人擊進軍鼓,鼓號的意思是說所有人不得後退,必須戰鬥至死,敢退者斬!
此軍令十分嚴厲,一般地,白皮們作戰惜命,在事不可為時可以自行退出戰鬥,少有追究,或者投降,頂多是交贖金。
讓·德埃斯特雷海軍上將是有苦難言,他得到了法王路易十四給予他“便宜行事”的聖旨,這讓他能夠壓制那些高高在上,貪生怕死的貴族(先前軍議時貴族們都不想與南華軍主力作戰),在得到巨大權利的同時,也得到了一份禮物:一面路易十四派人送給他的盾牌。
路易十四沒多說什麼,使者對讓·德埃斯特雷海軍上將特意講明此乃“斯巴達”式的盾牌,上將有文化,明白君主的意思:古希臘斯巴達人出征時,他們的家人不是祝他平安歸來,而會送給他一面盾牌,說:“要不拿著,要麼躺在上面。”意思是要不手持盾牌凱旋而歸,要不光榮戰死被別人用盾牌抬回來。
此戰要力爭勝利,起碼也要戰平,否則路易十四會讓他知道什麼是君王之怒!
在海軍上將的嚴令下,法軍各艦進行了殊死的抵抗,積極地還炮,炮位上缺員,即時頂上,火炮被破壞,從另一舷拖炮過來再戰。
眼看著法國方面毫不示弱的炮火攻勢,南華軍官兵們怒火中燒:“只要我們英勇,就沒有敵人的頑強!”
因此南華戰列艦的炮火劈頭蓋腦地一輪輪狠砸,直打得法軍戰列艦悲慘無比,艦舷上破洞數不勝數,各艦甲板則象被風暴吹襲過一般慘烈:人員倒在甲板上,有的地方鮮血屯積讓落腳的地方都沒有了,設施被毀,被打得破破爛爛。
不過,法國人的頑抗帶來了好運暮色四起,天漸漸地黑了,讓·德埃斯特雷海軍上將趁機下令全艦隊退出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