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留在火門外的火繩最後一寸消失,猛然火門火光一閃,接著一聲巨響,粗大的炮口噴出大片濃厚的硝煙,火光中炮身劇烈的一震,一顆大大的黑色鐵彈衝出炮膛,往遠處的奧地利人軍陣快速飛去。
從望遠鏡看到,炮彈落在了奧軍人群中,立即在奧軍方陣中撕出一條血路。
所到之處,鮮血迸飛,人員倒地慘叫。
但奧軍絲毫不為所動,繼續向前,傷者由部隊裡的醫護兵負責救治。
炮彈不斷地在奧軍陣列中落下,康拉德少將緊急地觀察著,試圖看出奧軍陣腳不亂的樣子,但是他失望了。
那些年輕的奧地利小夥子頂著法國人的炮彈在前進,哪怕是法軍的6磅炮和線膛槍次第開火也不曾動搖。
同時,奧軍的大小口徑火炮和線膛槍也在反擊,炮彈帶著縷縷的灰煙在戰場上空掠過,槍響一片,雙方的火力在彼此的方陣中打出大片的鮮血!
越來越接近了,最終,兩支敵對的部隊進入了滑膛槍的射程內五十米,對方的樣貌看得一清二楚。
“放!”奧地利的軍官大喝一聲,士兵們扣動板機,火槍冒出大團硝煙,對面的法軍倒了一片。
法軍還以顏色,一陣亂槍轟過,奧軍也是一堆人倒了下來。
標準和排隊槍斃作戰方式,雙方展開了慘烈的對攻,一個方陣被打殘了,另一個方陣接著上,再被打殘,又上一個方陣。
原本戰場上的火藥味兒新增了陣陣的血腥氣,鮮血流淌,積成小潭,令人作嘔,有的地方倒下的人多,屍體甚至可以充當半人胸牆!
隨著步槍、火炮等熱兵器的普遍使用,依然沒有讓排隊槍斃、方陣戰術被淘汰。
火炮發射實心炮彈,殺傷力遠遠不如爆破彈,只要不這麼倒黴遇正炮彈打來的直線即可,而且被炮彈打中,也不一定死去。
線膛槍的威力大、射程遠,可惜造價昂貴,裝填困難,射速低,造成的殺傷力雖大,但在方陣戰術可以接受的範圍。
戰場上大夥兒主要還是使用滑膛槍,其精度喜人,唯有近射。
雖說滑膛槍彈丸到了200米依然有殺傷力,但是精度已經非常差了,用南華軍第十軍參謀長童大威少將對滑膛槍的評論來說:“如果一個士兵在100外被敵人用一支滑膛槍瞄準並打傷的話,那他真是很倒黴;至於用滑膛槍射擊200米外的敵人的話,你不如改為射擊月亮,兩者打中目標的機會都是一樣的。”
為了最大化火力,彌補滑膛槍精度的劣勢,同時保證步兵在騎兵的衝擊下不至於潰散,當時的步兵依然需要結陣。
陸軍的方陣戰術與海軍的戰列線戰術一樣,很機械,但很實用,且能夠有效地避免陸軍官兵和海軍官兵避戰。
戰鬥中誰都怕S啊,你行你上啊,我們可以看到打架時有的人大喊著,腳步卻越來越慢,跑到了別人的後面。
海軍的戰列線作戰能為艦隊司令提供了一個絕好的監督艦長投入作戰的機會,大家排成一條線,一個蘿蔔一個坑的,誰要是臨陣退縮,司令自然是一目瞭然。
方陣戰術也是如此,一二三,大家齊步走,誰也別想光喊不上,一脫隊就會被發現(你一個人孤零零的),叫你上你就身不由己地上到了前線,然後開槍,祈求滿天神佛保佑射向你的子彈拐彎走。
法奧兩軍就那麼地硬核對碰,法將康拉德少將只覺得一隻鐵手抓住了他的喉嚨,因為他發現他就要落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