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南華帝國這次入侵,由於聲勢浩大,準備時間長,因此莫臥兒帝國早早收到了訊息。
皇帝奧朗則布非常重視,畢竟中國人攻破過德里,更擊敗了奧斯曼帝國。
捫心自問,莫臥兒帝國是不如奧斯曼帝國的,因此異教徒比起同宗更可愛,同宗的奧斯曼帝國屢次以說莫臥兒帝國合擊夾在兩國中間的波斯帝國,一來應以刀劍傳道,二來大家平分波斯帝國領土,莫臥兒帝國從來都是敷衍了事,甚至在波斯帝國吃緊時秘密給予援助,其對奧斯曼帝國的忌憚可見一斑。
可是那麼厲害的奧斯曼帝國都被南華帝國滅國了,由不得奧朗則布不重視,他派出了他的岳父之一(因為他有幾個王妃),軍中宿將阿扎爾·汗率領十萬大軍前往抵抗,另外十萬大軍與後備役部隊則駐守德里地區,以免待勞。
策略是阿扎爾·汗得到的命令是儘可能地遲滯、拖延南華軍前進的速度,只要他們慢下來,那麼印度那亂七八糟的自然狀況就足以讓他們不戰自潰!
瘧疾、痢疾、黃疸病以及叢林消耗性疾病,或按照一般說法就是怪病,印度人敢與牛一起飲生水,試問你中國人敢麼?
或有人說區區十萬大軍膽敢抗拒南華軍?
印度是個人口大區,此時有一億數量,僅次於兩中華,弄個百萬大軍起來應該不成問題?
但奧朗則布不敢用啊,能用嗎,印度那裡是一千萬人加九千萬的牲畜,而一千萬人當中絕大部分是阿三。
他的二十萬大軍都是實實在在的自己人,如果用上阿三,則以他們這麼面,是送菜的,給他們的裝備與薪水都有可能打水飄。
更深一層是阿三與莫臥兒帝國並不齊心,阿三人心散漫,很可能作戰時倒戈,讓南華帝國不戰自勝。
阿扎爾·汗經驗老到,他注意沿河防守、控制山頭,力圖阻止南華軍前進的步伐。
然後他悲摧地發現南華軍騎兵出現了,首先把他派出的斥侯全給幹掉!
遠狙,遠狙!
南華軍騎兵也是南華軍,該給的待遇一點不少,使用線膛槍的槍手都是子彈喂出來的老手,見敵後遠射一槍,一發入魂!
近戰時南華騎兵同樣也不怕莫臥兒騎兵,他們開弓,劈劈啪啪地一輪攢射,把莫臥兒騎兵盡皆射翻在地。
莫臥兒騎兵反映道:“不行啊,他們的弓箭射得遠,射得快,射得狠!”
阿扎爾·汗曾經看過數把撿到的南華軍騎弓,造型精美,用料上乘,規格盡寸一模一樣,顯然是成批製作的。
他們的箭頭,都是三稜箭頭,箭上還有倒鉤,破甲力勁爆,射在人身上,血如泉湧。
相比之下,莫臥兒軍騎弓良莠不齊,是沒法比!
再近些,雙方拼起了刀子,南華騎兵刀出如風,殺法驍勇,莫臥兒軍騎兵往往不敵。
戰鬥的結果就是,莫臥兒騎兵斥侯一個接一個地倒下,隨著富有經驗的老斥侯沒有了,新上來的斥侯死得更快,如此莫臥兒人就沒服軍中耳目,阿扎爾·汗悲哀地道:“(南華軍騎兵)就象獵豹把家裡的狗都拖走了,我們就不知道家外的情況了!”
察罕經驗老到,首先清除掉莫臥兒騎兵斥侯,讓莫臥兒失去了耳目。
當莫臥兒軍隊大出時,精彩的的一幕出現了。
南華軍騎兵聞風而遁,根本不與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