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帝國海軍的將領們各有特點,西雷斯馬更象個海盜,打不下就換第二家,不勉強,不招致重大損失。
程玉身殘志堅,甚至有點偏執,他決定的事,就一定要做到!
旗艦上升起了紅色的小旗子,接著擂鼓大響,這還不止,吹起了響亮小號,號聲與鼓聲在海面激盪,遠遠的傳來。
發射了三顆紅色訊號彈,打上天空,光天白日之下,十分明顯,還發出尖利的怪叫,炮聲都不能掩蓋其聲,正是催戰的訊號。
點一個贊,訊號彈就是中國人的煙花!
中國的煙花歷史淵源流長,當我們的祖先把煙花訊號打離地面,射向天際時,白皮、黑皮還有我們的棕色阿三小夥計們也離開地面了,正在樹上吃果子呢。
《後武林舊事》記有宋孝宗觀海潮放煙火的情景說:“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八月十八日,上詣德壽宮,共請兩殿往浙江觀潮……管軍命於江面分佈五陣,乘騎弄旗,標槍舞刀,如履平地。點放五色煙炮滿江、及煙收、炮息,則諸船盡藏,不見一隻。”
有宋以來,中國人玩煙花已經成行成市了,過年不放煙花,都不象個過年的樣子。
與前明相比,煙花業在新明時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做出的煙花彈向著“更粗、更大與更硬”方面發展,煙花引燃後,便能在漆黑的天空中綻放出鮮豔奪目、五彩繽紛的圖案了。
南華帝都旭日城起,每年過春節與國慶,還有萬壽節(皇帝生日)都燃放煙花,皇帝與民同樂!
接著煙花也就風靡了兩中華,各大城市逢年過節舉行煙花匯演,以粉飾太平。
也只有在太平時期,才有大量的銀元化煙。
煙花能夠民用,也能夠軍用,中國人擁有訊號彈,還有獨一無二的照明彈,正是煙花業發展達到高峰的發明創造。
中國軍隊經常使用照明彈去防禦或者進攻,讓他們的敵人深惡痛絕,因為他們沒有!
如今發射的是訊號彈,白天也能用,看得一清二楚。
各戰列艦知道老總在抓狂了,於是艦長們急吼吼地催促水兵們給我狠打!
炮聲轟隆,各戰列艦頂著威尼斯人的炮火猛轟,好幾艘戰列艦貼近海岸邊來打,硝煙瀰漫,籠罩了艦身,身上的炮手們以一分鐘一發的射速向著威尼斯人的炮臺與城市傾瀉著炮彈。
重擊在炮臺上,炮彈是如此之多,打得地面生煙。
打進了城市裡,隱隱傳來了哭聲與喊叫聲。
中國人打得精神倍振,根本不在乎他們艦上中彈,水兵們的死傷。
只要打得英勇,貴重的戰列艦打壞了,壞一艘,就補一艘。
戰爭死人很正常,死了就是死了,反正帝國有的是錢,二十倍!
是的,發給陣亡軍人家庭的撫卹金就是他二十年的工資!
粗暴而直接,沒人不滿意的。
如果家留有孤兒,也根本不用擔心,因為有帝國養著,直到成年,還給安排工作,出路非常好,要不參軍,要不就是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