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蘇丹港到喀士穆早建立了一條康莊大道,修得非常好的道路,沿途建立驛站,交通十分方便。
因此御使長驅直入,中途不斷換馬,以致於徐總督都不知曉御使到來,人家就入城了。
一般地,御使到來,都要先行通知,方便讓人接駕,以示隆重。
不過來的是軍人,行動迅速。
這是一位少將高參,姓劉,能力不算出眾,雖然軍銜很高,但只是個高階參謀。
參謀不帶長,放P也不響,所以只是充當御使而已。
他帶來了聖旨,還有一份重要的檔案盒。
參拜過聖旨,朝廷指示由酇伯爵、蘇丹總督徐孚遠擔任欽差大臣,負責阿拉伯半島和平安居事務,可調動軍隊,上馬管軍,下馬管民,。
聖旨中有一條,徐孚遠在處置阿拉伯半島和平安居事務時擁有全權,為此,特賜尚方寶劍一把!
聽著聖旨,徐孚遠臉色微變。
先不論欽差大臣的許可權,尚方寶劍非同小可!
一般地,兩中華朝廷對類似總督、巡撫及統兵大將往往賜有“王命旗牌”,作為其便宜行事的憑證。
“王命旗牌”的旗與牌各四件,旗用藍繒製作,牌用椴木塗以金漆,正反面皆寫有“令”字,加蓋兵部印信,如有緊急要務,如處決重囚時,不及請旨,即以此旗牌傳令,也稱請王命殺之。
兩中華的刑法對依法殺人是謹慎的,一般地方判決某人死刑,都必須報刑部複核,再由至尊勾決,而且也不是隨時開斬,一般到了秋天才會勾決,是為“秋決”。
“王命旗牌”就省了這個過程,事後報刑部(對民)和兵部(對軍人)複核。
而尚方寶劍則更進一步,除了可以先斬後奏的殺人之外,還有一個意義就是“如朕親臨”,權力極大,因此又叫做“天子劍”。
前明時期,“天子劍”氾濫,皇帝為了表示對大臣或者大臣的恩寵而隨意派發天子劍,甚至出現了持天子劍的袁崇煥斬了同持天子劍的毛文龍的咄咄怪事。
天子劍代表了皇權,皇權自己搞掉自己?!
荒謬至極,前明不掛掉才怪。
新朝建立,顏常武回收了天子劍,僅發給皇家親貴或者是負有重大責任的大臣,比方說現在的徐孚遠。
其他的重臣或者大將,頂多是“王命旗牌”,這王命旗牌在使用時有很多的限制的。
徐孚遠按劉高參的指示,到了密室裡開啟檔案盒。
裡面有一份阿拉伯半島的攻略圖與相關的計劃檔案說明,看到他臉色大變!
陛下要他,佔領阿拉伯半島全部土地,就象蘇丹行省那樣,把那裡變成中國自古以來的領土!
反正是盡力而為,尤其是阿拉伯半島東西兩翼,一是紅海邊,二是波斯灣邊,是攻略的重點。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皇帝給了徐孚遠極大的許可權。
在阿拉伯半島的文臣官員悉聽調遣,他有最高的許可權去完成他的任務。
啟動資金二百萬銀元,不夠繼續加!
調動軍隊八萬人協助他完成這項工作,其中有中國人三萬,一萬倭兵,一萬倭兵之外的中華七國小跟班的皇協軍,還有三萬阿三。
這兵馬不少,阿拉伯半島的面積很大,但多是部族,部族的力量不強,徐孚遠有八萬人,足以發動滅族之戰。
一旦功成,徐孚遠就是世襲罔替的侯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