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鴰窩!”
洪洞縣大槐樹!
從明洪武3年至永樂15年,近50年的時間裡大槐樹下就發生大規模官方移民18次,主要遷往京、冀、豫、魯、皖、蘇等18個省,500多個縣市。
元末明初乃至於成祖爺靖難,中原地區荒疫兵亂,處處是“人力不至,久致荒蕪,積骸成丘,居民鮮少”,堪稱是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山西卻是另外一種景象,中原地區的兵亂及各種災疫很少波及山西,山西大部地區也沒有發生大的水旱蟲災,風調雨連豐收,同鄰省相比社會安定,經濟繁榮,人丁興盛。
洪武十四年,河南人口是一百八十九萬一千多人,河北人口是一百八十九萬三千多人,而山西人口卻達四百零三萬零四百五十口,等於河北、河南人口的總和。
為了恢復生產、增加人口、發展經濟、開發邊疆(明初,長城邊就是邊疆),朝廷決定從山西向各地大移民。
移民在山西洪洞縣取齊,然後出發到各地,出發的地點處有一株大槐樹,移民到達新地方,傳宗接代,漸漸記不起真正的家鄉,卻記得住那株大槐樹,從此就把它當成了自己的根。
……
西伯利亞的開發嚴重缺乏人手,這麼大的一條葉尼塞河流域,新移民不到一萬人,軍隊亦不過一萬,都不如內地人口聚集地的一個州城的人口多,如南京城內的一個區,人口是葉尼塞河流域軍民人口的幾倍有多。
然而要移民西伯利亞殊不容易,這裡離內地太遠了,而且天寒地凍,哪怕對新移民給出了極大的優惠,人口還是不多。
西伯利亞的資源礦產豐富無比,流淌著黃金的黃金河是一條接一條地出現,只要新移民去淘金,淘到的就是他們的,官府不會收取分文。
新移民淘上一年金,就沒有了什麼興趣。
你有再多的金子,可是此處的東西來來去去就是這麼多,有金子也沒處買啊!
你有了金子想去泡妞,身上手臂長著密密的毛,一身狐臭的毛妹有得買,中原美女無處泡。
這些新移民是自願報名的,楊天生準備向朝廷上奏,要求強制移民,從內地各處把民眾移民到西伯利亞,首批壹萬人,第二批三萬人,第三批五萬人,第四批十萬人。
畢竟我們還是萬惡的封建社會,難道不是嗎?
阮大鋮是知道洪洞縣大槐樹的歷史,他問道:“難不成楊大人想用‘誑山計’,不過此計用過,故伎重演,只怕效果不太好。”
原來朱皇帝準備把山西河北的民眾往山東移民,山西河北的人們早已聽說山東地帶鬼哭狼嚎,紅頭蒼蠅咬著人便死,誰也不願意到山東來。
朝廷為了儘快順利的施行移民計劃,便使用了“誑山計”,故意散佈出謊言說:在山西只有洪洞縣,在河北只有棗強縣的人不往山東遷移,其他各縣的人都往山東遷移,當地老百姓信以為真,為了躲避遷移,紛紛逃往洪洞棗強兩縣避難,不長時間,洪洞棗強兩縣人口驟增,朝廷看見時機已到,派重兵把洪洞棗強兩縣圍了個水洩不通,抓捕大批百姓,強行向山東遷移……
當時移民可不象顏常武這麼溫情脈脈,為了不使遷移途中百姓逃跑,採取了武裝押解的辦法,像把犯人充軍發配一樣,因為被押解人員眾多,押解士兵不夠用,便將幾個人用繩子捆住手臂,連成人串,每串由一個士兵押解,被押解的百姓只能扶老攜幼,肩挑行李,艱難的緩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