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音響,陳和彬的聲音只有少數人可以聽得到,且很多人也不聽懂他的中文。
但下一步大家都明白,因為軍隊鳴禮炮二十一響,為聖旨助威。
不管大家怎麼想,反正就是大行動了。
一群嗓門大的傳令兵策馬飛奔,用漢語大聲宣佈國王的聖旨,著眾臣工和民眾同心協力,建好蘇伊士運河。
作秀的是大人物們,陳德講解了開掘運河的作用與意義,前有中國的蘇杭大運河貫通中國南北交通,今有蘇伊士運河溝通東西方交流,各辦民眾必得大利,達致世界大同!
他每講一句,就有大漢方陣複述一次,以他們的大嗓門來講話,在場的非中國人不少,有不少人能夠聽懂漢語。
華人自不必說,中華小跟班中熟悉漢語者眾,他們的勞工在出國前都經過短期國語培訓,在中華小跟班國家中,倭國、朝鮮、安南和琉球直接將漢語定為國語,高層之間絕對說漢語,例如朝鮮有什麼世宗大王召集集賢殿學士們創辦了“訓民正音”,是低等人的語言。
下層人物用訓民正音亦即朝鮮語,高層人士用漢語,後來就尷尬了,朝鮮的高層人士不會說朝鮮語,得用翻譯與下層人物對話……這樣的事情在倭國和安南也不少見,琉球則好多了,因為他們國民教育直接用漢語教學!
至於緬甸、寮國、暹羅和柬埔寨,使用漢語起初還扭扭捏捏,但很快就由於銀元真香,跟著中國人有肉吃,於是四國國內興起了漢語熱。
在埃及人群中的中高階官員都會聽和說國語,因為這是他們辦公必須的,不會說中文,就下臺!
還有印度人,上層的婆羅門與剎帝利絕對不傻,哪怕是方塊字也能夠學得很好,印度之所以智商80遠遠低於中國的智商110,是因為其國內一千萬人與九千萬兩腳牲畜平均的結果,若婆羅門與剎帝利作為一個階層,其智商接近100的。
陳德的發言也不是很長,他宣佈正式開啟蘇伊士運河工程,然後又來鳴禮炮十九響。
這禮炮是陳德應有的禮遇,按制,國王享受禮炮二十一響,王后二十響,而太子、親王則有禮炮十九響,元帥也有十九響!
元帥尊貴之處可見一斑,現在開國之初,軍銜的含金量高,大家也覺得這樣做理所當然。
六個大人物,海軍元帥陳德、埃及埃米爾薩維拉·埃米爾、東南國總理副大臣陳和彬,印度洋艦隊副司令顏彰、陸軍第四軍軍長李來亨和蘇丹總督徐孚遠,每人手執一把金柄鏟子,笑容可掬地走到場中,剷土!
地上種有一根系了大紅花的水泥樁,在震耳欲聾的禮炮聲中,剷起的土覆蓋在水泥樁上,此處將作為蘇伊士運河的起點,將被載入建築史上!
至此禮成!
嘉賓們鼓掌歡迎,在隨即召開的記者招待會上,陳德等六人接受了記者們的訪問,就蘇伊士運河的有關事項答記者問。
東南國的傳媒非常發達,報紙雜誌書刊眾多,能夠自由地辦報著書,官府更有義務向社會民眾披露官府的動向及重大舉措,把事情公開。
對於受過明朝士大夫教育的一些官員來說,他們認為根本沒此必要: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為此事多有人上諫,在海那邊的新明雖然有一些進步風氣,依舊實行愚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