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倒過來,面對勇敢的明軍騎兵,韃靼人反倒慫了。
讓韃靼人膽寒的是明軍刀快,刀利,力大!刀光閃過,鮮血飛灑,雙方對戰的結果居然是韃靼人紛紛倒也,倒也!
他們死得比明軍多,大部分都是他們死掉的。
韃靼人吃驚了,後面的騎兵終於表現出了超出一籌的單兵戰技,策馬立身射出一波箭矢,數十名明軍騎兵立即呻吟著摔下馬來。
等到錯身時,雙方互相砍殺,死傷的比例即時持平。
以李成棟部騎兵們看來,韃靼人兇悍,氣勢逼人,而且刀法刁鑽橫蠻,馬刀往往從明軍騎兵們意想不到的地方殺來,難以抵擋。
明軍騎兵們更讓韃靼人吃驚,他們銳氣十足,非常勇敢,敢於一命換一命。
但,這樣就麻煩了!
韃靼人數這麼少,再死下去,就沒人了。
他們不敢這樣交戰,唯有用兵器抵擋對方奔湧的馬刀,來穩守反擊。
如此,氣勢衰竭,反倒落了下風,被打得節節後退。
如果一對一,韃靼人必敗!
好在他們人多,很諷刺的,韃靼人破蒙古人是以少勝多,現在對上人數比他們更少的明軍,不得不得收縮兵力,放過蒙古人,集中兵力來對付明軍!
李成棟奮力拼殺,在韃靼人的接連不斷的攻擊中,他的手持小盾不翼而飛,他的左手被劃了一道,護甲告破,鮮血淋溼了整條手臂!
他嘶啞著嗓子吼叫道:“戰鬥,戰鬥,為領袖而戰!”
“為領袖而戰!”明軍官兵們大聲吼叫著,拼命地將馬刀向敵人砍去。
為誰、為什麼而戰,在軍隊裡是一個關鍵問題。
封建愚昧年代,國家的意義還是許多人難以理解的,唯有軍營裡大幅的領袖像讓官兵們找到了效忠的物件,是他,每月按時出糧給大家,是他,給予大家良好的待遇,讓大家無後顧之憂,他的形象很真實,所以許多官兵在生死關頭,高呼著“為領袖而戰”去拼盡最後一份力,最後一滴血,之後的事情就交託給他們信賴的領袖,而領袖是不會讓他們失望的!
也只有顏常武的麾下,才真正實現了“當兵吃糧賣命”的天經地道的交易,而前明尤其是末期,當兵只是吃糧,不賣命,如此明朝杯具了。
明軍無不浴血奮戰,力敵窮兇極惡的敵人,也挽救了自己。
韃靼人留下少部分與李成棟部纏戰,大部分人馬都集中起來,準備對付強敵的到來。
祖大壽率三千騎兵來援!
當時韃靼人挨近的時候,祖大壽駐紮東營,他的人馬有三千騎兵,已經集結完畢。
甘輝則在中軍帳中叫人去通知南營騎兵一起過來與祖大壽出擊,合兵一處,以優勢兵力取勝,不打算來添油戰術。
祖大壽等待的時候,接到了李成棟與韃靼人交戰的訊息。
“我們的人在流血犧牲,部隊出動!”祖大壽下令道。
他不待南營騎兵到來,立即率軍出動。
換作以前,李成棟部又不是關寧鐵騎,救他作甚!
不僅不救,還會笑話他。但是現在,必須救!
打馬高速接近戰場,他們的馬刀抽出,舉於胸前,刀身被日頭一照,對映出耀眼的光茫,對面的韃靼人只覺得白晃晃一片,端的是殺勢驚人!
讓韃靼人為之色變,不得不放過了李成棟部,集中兵馬,有三千餘人,與明軍對沖。
成千上萬的馬蹄暴風般掀起了狂濤,就像是衝破堤防的激流,快速地、強勁地衝向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