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張獻忠還沒有死,臉色慘白地被部眾往後方送。
成矣!
劉文忠糾眾大呼道:“八大王已死!八大王已死!”
吶喊聲響成一片,沒見張獻忠出來闢謠,大西軍心大亂,雖有軍官竭力約束,卻哪還有心思戰鬥。
連八大王都死了,我們豈可抵擋韃子!
大西軍中一團團整齊的陣列,就像堆砌整齊的堤壩開始散亂,一開始只是緩慢地消散。忽然之間,沒被影響的大西軍中後陣突然一鬨而散,人群掉頭就跑,堤壩轟然倒塌!
中軍亂兵湧到了綿陽城門口,擠作一團,城門沒開,城上紛紛放箭,戰場上的亂象已經不堪直視。
阿濟格大喜,驅兵大進!
清軍奮勇突擊,大西軍大敗!
他們背城結陣,右側靠山,背後是城牆,陣營崩潰後大部被擁擠在中間沒地方跑,投降甚眾,西側的人倒是掉頭從綿陽城側面向西奔走,丟盔棄甲,城外一片狼藉,死屍遍地。
戰場上依舊紛亂,慘叫聲和痛苦的喊叫到處可聞,但激烈的大規模衝突因大西軍主力崩潰而結束。
清軍耀武揚威地攻到綿陽城下,城門緊閉,城牆上刀槍林立,坐視下面的大西軍投降。
這一戰清軍五萬人,有二萬的漢軍死傷,韃子也死傷了五千,可見戰鬥激烈。
大西軍上陣十五萬人,結果被陣斬五萬,被俘三萬,七萬餘眾四散,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等只收攏三萬餘人而逃。
雖然破陣,但錦陽城有大西軍大將馮雙禮把守,急切難下,阿濟格留下鱉拜監視城池,自將部隊追殺大西軍。
窮追不捨之下,張獻忠結局很慘。
他被勁箭射穿胸膛,箭頭中的一枝,竟大如小兒拳頭!
被這種箭射中,當時環境下根本不可救。
等他死後抽離箭頭出來,認識箭頭上的滿文,正是鱉拜的名字,眾大西軍將們起誓,與鱉拜誓不罷休!
他只是喘著氣,諸義子流著淚,圍著他,他已經說不出話來,只是把手抬起,向東南指去!
孫可望眼裡含淚,應聲道:“我等依聖旨,即投永明朝!”
張獻忠手放下,點頭,一口氣接不上來,就此歸天!
一代梟雄張獻忠,字秉忠,號敬軒,外號黃虎,陝西定邊縣人,明末農民軍領袖,與李自成齊名,大西政權的建立者。
他出身貧苦家庭,從小聰明倔強,跟著父親做小生意,販賣紅棗。他當過捕快,後又來到延綏鎮當一名邊兵。生性剛烈,愛打抱不平,為此幾乎丟了性命。
崇禎年間,組織農民軍起義,1640年率部進兵四川。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即帝位,其起事後,克鳳陽、焚皇陵、破開縣、陷襄陽,勝戰連連。崇禎十六年克武昌,稱大西王,次年,建大西於成都,即帝位,年號大順。1646年,清軍南下,張獻忠引兵拒戰,在綿陽城外被被鱉拜射殺。
他幹過大事,當過皇帝,無負此生。
張獻忠死後,他的部眾“以錦褥裹屍,埋於僻處,而遁”。清軍“求得發而斬之,梟其首於成都”。
……
成都位於平原地帶,易攻難守,孫可望等人遂棄守向南,主力到達重慶,他們的運氣很好,與重慶方面南明軍隊接上了頭。
四川地重要,顏常武自得南明政權後,派出東南干將秦士奇為四川巡撫,率東南軍萬餘入川,控制了重慶,他按顏常武所教,約束部眾,只是恃堅而守,沒有與張獻忠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