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照他的想法,明軍依託堅城,消耗掉韃子的有生力量後,明軍展開反擊,進行北伐。
但對方力量並沒損失多少而是大步後退,對方在濟南展開防線,從徐州到濟南有六百里地,說遠不遠,說近不近,對方騎兵大有挪騰的空間,節節阻擋,待到已軍攻到濟南時,對方以逸待勞,我軍只怕難以討好。
他立即下令召開軍議,與諸人商量對策。
軍議很有好處,可以集思廣益,減少自己的失誤,畢竟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豬哥亮。
同時,在軍議中可以看出諸人的水平、為人擔待,上位者的時間寶貴,對於部下不可能透過長期的接觸知道他們的水平高低,開個會議,瞭解一下,就有好處。
同時,其餘的官員們彼此間也可以增進了瞭解。
他召開的是文武聯席會議,包括內閣、兵部、戶部等文職官員,有姚明恭、王鐸、高弘圖、馬士英坐在他的左邊,還有新近入閣的楊鋮新,以及各部的官員,右邊則是他的將軍們。
會議由總參謀長甘輝主持,他介紹了情況後,諸人踴躍發言!
不外乎是速戰還是緩戰,一部分官員認為應該速戰,不可給韃子喘息之機,否則一旦韃子站穩了腳跟,發揮北方的力量,則以後更加難打,導致我軍進攻不利。
而另一部分的官員則認為緩戰為好,他們覺得北方殘破,再怎麼發展,哪怕三年五載,也難與南方比,不怕他們。
閣臣馬士英說道:“如今我朝定鼎方一年,民心新附,以下官之見,可待多一年,等朝政穩定之後,再行北伐。”
馬士英並無貳心,如今顏常武強勢無比,他是真心為顏大少打算。
在他看來,顏常武得罪了太多的人,進行的攤丁入畝、土地階梯式收稅事務正隆隆烈烈地進行著,顏常武站在了天底下所有地主的對立面,連帶著他們的家族,可謂是仇人縱然不過億,也可能有幾百萬!
單是他自己,自認對顏常武是忠心不二的馬士英,分割自家地產時也感到陣陣肉痛,那不用說其他的地主,只怕他們找道士作法“打小人”很盛行。
這樣的形勢下,主力北伐,豈不是給小人以可乘之機!
到時,連老巢都保不住了,北伐還能成功?
馬士英認為顏常武操之過急,為此,他犯顏直諫!
持此意見的人不在少數,與認為需要急攻的意見激烈交鋒。
與會人員中,新晉的戶部右侍郎堵胤錫看看這,看看那,他還是首次參加這麼高階別的軍議,覺得甚是新奇。
者姓有點奇特,堵胤錫,又寫允錫,又名錫君,原名靈授,字仲緘,一字牧子,號牧遊。
生於明神宗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今宜興市屺亭鎮前亭村人。
他在11歲時,父母俱喪,12歲時,依於岳家陳氏。其岳父貧而好義,聘請塾師教他詩文。(該岳父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