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御案前看著顏常武奏摺的永明帝朱由產,被震得外焦裡嫩的。
顏常武對大明王爺們痛下狠手,要求改變皇子皇孫的封爵制度!
明太祖之初,定製襲封:親王嫡長子年十歲立王世子,長孫立為世孫,冠服均視一品;諸子年十歲,則封為郡王;郡王嫡長子為郡王世子;嫡長孫則授長孫;冠服均視二品;諸子則授鎮國將軍,從一品;孫輔國將軍,從二品;曾孫奉國將軍,從二品;四世孫鎮國中尉;從四品。五世孫輔國中尉,從五品;六世以下皆奉國中尉.從六品。
初親王歲祿定為五萬石,後定減親王歲祿為萬石,郡王二千石,鎮國將軍千石,輔國將軍八百石,奉國將軍六百石,鎮國中尉四百石,輔國將軍三百石,奉國將軍二百石。另有大量賜田,有的親王竟至數千上萬頃。
可概括為“生得越多越光榮”,皇子皇孫分鎮地方,佔用了大量的資源,給朝廷造成沉重的負擔。
顏常武準備推行的新一套皇子皇孫的封爵制度,其實是仿照了他見識過的相對成功的清朝的封爵制度。
實行封藩建國,強調“一統”天下,有功封、恩封、考封之別。
功封是有特殊功勳的被封為親王,人數極少,可以世襲罔替;
恩封是國有大慶時對一些宗室的升等加封;
考封是按世系依次降等,父親是親王,兒子就變成了郡王,如此遞減,以至降為不入等級的“閒散宗室”,與老百姓沒有什麼差別。
對王爺們其餘各子的封爵都減一級。例如,原來親王嫡子以外的各子皆可封為郡王,今改為鎮國將軍,自然嘍,花錢就少了。
透過上述制度,確保宗室的繁衍速度和數量少,高階宗爵數量受到限制,擁有親王、郡王銜的較少。
新的親王、郡王將自朱由產起開始封出。
採取了新人新辦法,舊人舊辦法的方式,已有的王爺們,則他們還可保留封地,但不再是世襲罔替,親王的下一代的都是郡王,除非他們對國家立有大功。
做事講究師出有名,顏常武以新朝新制度為由,朝廷面臨內憂外患,必須改革,“祖宗國法不可變”的事情在顏常武是不可能發生的。治國之道,應該隨世而移。法既積久,則弊必叢生,所以‘無百年不變之法’。
過往的封爵制度是根據當時的歷史條件所訂,推行下來弊病叢生,得改!
變成非常激進的封爵制度,朱由產看著一臉堅決的顏常武,無語地向左右揮揮手,他們都退了下去,只留下朱由產和他的便宜女婿。
“看來這份奏摺,朕不同意也得同意了嘍?”朱由產問道。
“陛下聖明!”顏常武回答。
“你還真的是‘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朱由產嘆了一口氣道:“朝廷還沒建立一年,人心未附,你何必這樣等不及呢。”
他試圖勸說顏常武道:“皇朝的封爵制度,確實問題多多,但此時改進,未免操之過急。”
“臣並不怕那些王爺們,他們真要動手,正好給我一個動手的理由。”顏常武露出猙獰地道,旋即平靜道:“此乃一石二鳥之策,也是做給手下人看的。”
“我不怕王爺們,我只想我的部下們對我更忠心,只要有了他們,我一定勝利!”顏常武自信地道。
“好吧,朕將明發上諭,你給朕也準備好‘船票’。”朱由產無可奈何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