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遇吉是明朝一片黑暗中的一個亮點,但大明北方陷於一片悽風苦雨中。
清軍兵鋒直達沭陽(江蘇沭陽,距離長江邊的揚州只有400裡地,騎兵向前突一突,二天即至!
大明南方也感到了壓力,要是給清軍南下的話,明國最強悍的邊軍都打不過清軍,那些被秦淮河脂粉薰陶的大明南方將軍能夠與清軍對打?就算再傻的明人也都不敢相信他們。
哪怕再樂觀的人也感到心情沉重,當然,遠在陽光地帶的東南亞華人民眾肯定不會有這樣的感覺,他們過著陽光般的生活,在一些邊遠地區有戰鬥,軍隊在打仗,也有民眾掛掉,但整體而言,陽光下的海島,是華人們的新家園,新樂園。
1642年夏天,經歷了兩年多的環球航行的二條巡航艦和一條補給艦在洪熙官、考斯提特、顏彰、郝思忠的率領下凱旋而歸!
記者姚文啟以娓娓道來的文筆記述了他們的航程。
……在透過了好望角難關後,我們的船隊沿著非洲海岸線航行,一路頂風航行,非常艱苦。
好在沿途都有紅毛番的據點,往往在山重水複疑無路時,就神奇般地柳暗花明又一村!
真心話說起來,要感謝編隊中的副司令考斯提特長官,他的航海技術非常過硬,他的記憶力也很好,把精疲力盡的我們帶到了紅毛番的據點裡修整、補給。
那些紅毛番對待我們非常熱情,特別喜歡喝我們的朗姆酒……
在西非,葡萄牙佔有維德角群島,在獅子山、古馬裡國、黃金海岸、奴隸海岸、剛果和安哥拉設立商站,其餘紅毛番如英國、荷蘭也爭相建立商站。
當其時,西非內陸非常落後,地方原始,但在沿海地區,則相當地生氣勃勃!
譬如黃金海岸。
新航路開闢後,葡萄牙人聽說非洲盛產黃金,但不知道確切地點。他們一到達非洲,就到處蒐羅黃金。不久,他們發現迦納沿海盛產金砂,就把它命名為“米那”,意思是“礦藏”。後來,這裡被稱為“黃金海岸”,無數的財富就從這裡被劫掠到了歐洲本土。
東南府外交友好訪問編隊到達了黃金海岸,在近海的河邊,他們看到了大量的奴隸在白人監工的監督下進行淘金。
陽光下他們辛辛苦苦地篩選河砂,從中淘出黃金。
那些白人監工則悠閒地坐在樹下喝茶!
嗯,喝的正是東方茶。
記者姚文啟感覺到這場景,真特M的“溫馨”!
怎麼說呢,河岸兩邊並無圍欄,白人監工甚至沒有帶槍,有狗,可那是寵物狗。
那些黑人很老實地在烈日爆曬下幹活,沒人反抗,沒有人逃跑!
他們身體非常強壯,要是跑起來,根本就追不上他們,卻居然不跑。
姚文啟感覺到不可思議。
編隊受到了當地白人的熱烈歡迎,事實上,東南三艦在二年多的航行中,甚少遇到海盜,並且訪問的地方,都對他們笑臉相迎。
姚文啟寫道:“海盜與紅毛番對於我們的大炮和火槍充滿了敬意!”
到達了黃金海岸,他與當地總督科雷亞,一個葡萄牙老頭聊起來,科雷亞這麼說的:“有些黑人,是聰明人,還是會反抗和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