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明末的炮彈一共有三種,為實心彈、就是一個鐵疙瘩扔出去砸人;為霰彈,就是幾百顆小彈珠飛出炮膛去砸人;還有開花彈,就是一空心鐵球裡裝炸藥,炸藥上有引線引出,將它連同火藥一起裝進門火炮裡,當打響火炮,開花彈裡引線被點燃,同時開花彈被送出去,落在敵人中間,引燃鐵球裡的炸藥爆炸。
開花彈就是榴彈,後來技術成熟就不是點燃引線引爆而是觸發引信。
其實,東南軍裝甲擲彈兵投的大炸彈就是開花彈,只不過它們是用人力投擲,距離不遠。
再有一個開花彈的例子,就是“沒良心炮”!
當時,用長身管紅夷大炮(就是加農炮,例如東南府戰列艦上的火炮)是不能開啟花彈的,是那種短身管大口徑的大口徑蛤蟆臼炮才可以,這種大炮,口徑夠大,比起加農炮要重上一倍,忒夠笨重,裝填也很麻煩,射速慢!
東南軍已經在天津城頭上部署了二十門大口徑蛤蟆臼炮,使用水泥加固了底座,一直沒有開炮。
一個方向五門,雖然不多,但對於韃子計程車氣很有挫傷都沒有挨著敵人的邊,就已經損失了不少。
多爾袞還是找了一個好時機,城頭上的火藥用得七七八八了,還沒來得及補充,扔過一些炸彈,就沒了,而且檑石木炮瓶灰金汁也是不足,一用光,韃子兵就登上了城頭。
接下來的事情大出韃子兵意外,普通明軍,一旦給韃子兵登城,被窮兇極惡的韃子兵兇睛一瞪,即時腳酥手軟,兵器都抓不穩,很快就敗下陣去。
可是他們當前的那些年輕明軍,明擺著是菜鳥,卻端著上了三稜槍刺的燧發槍,排好隊,齊心協力地大叫一聲:“殺!”
上前用力一刺!
衝上城頭的韃子兵畢竟是少數,他們刀子撥開一把或者幾把槍刺,然而其他人的槍刺扎進了他們身體裡,鋒利無比的三稜槍刺刺破了韃子兵的裝甲,一紮進身體裡,立即開始放血!
鮮血噴灑,撥槍刺出來的傷口鮮血依舊狂噴,根本無法止血,很快那個韃子就成了個血人,失血的韃子,力量在飛快地減弱中,然後幾把槍刺,一起把他刺死。
三稜槍刺,破壞人體夠力,為它點贊,喝彩!
“殺!”殺聲壓倒了韃子兵!
一個韃子兵倒下了。
“殺!”殺聲讓韃子兵恐懼了!
又一個韃子兵倒下了。
“殺殺殺!”明軍士氣如虹!
越來越多的韃子兵倒下了。
雖然他們怒吼著,拼命廝殺,可是天津守軍根本不多說二話,就是排好隊,向著韃子兵進行反覆的刺殺!
一刺不成就二刺,二刺不成就三刺,絕不後退!
韃子也殺死了明軍,但明軍就是一命換一命!
上到城頭的韃子兵都給殺死了,而明軍的補給也送到了城頭,然後大炸彈飛下,連同城上的蛤蟆臼炮甩開花彈,加農炮發射實心彈或者霰彈,炸得韃子兵雞飛狗上牆,真韃子又如何,不照樣死的死,傷的傷。
號角聲響起,韃子兵潮水般地退了下去!
“勝利了!勝利了!”明軍的歡呼聲震天動地,人人臉上都充滿了喜悅。
我們把韃子給幹了下去!
沒錯,這就是東南軍軍魂所在:“敵人是鐵,我們是鋼,只要我們英勇,就沒有敵人的頑強!狹路相逢勇者勝!”
不用多玩什麼花樣,士兵使用燧發槍進行訓練,槍要打準,天天練刺殺三千下,敵人不死也半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