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不要奇怪,地域黑從古至今,一直存在。
南軍不服氣北軍,北軍不服氣南軍,地方官不服氣客軍,客軍看不起地方軍,反正各種瞧不起,進而狗咬狗!
就象東南府裡的漳州人與泉州人,兩地相鄰,之前顏常武沒得官身前明知泉州有人做海賊,但他就是不出動清剿,還不是怕給泉州人扣上“漳州人(顏大少是漳州人)欺負我們泉州人”的罪名。
嗯,說起來之前提到的“渾河之戰”,川兵和浙兵打得很英勇,但是他們是各自為戰,甚至只相隔一河,結果被敵各個擊破。
為什麼不互相援助?
道理簡單,兩支部隊的將領不和。
再有他們外圍的北軍,更沒有拼命援助他們,坐看他們被圍,被消滅!
到遼東作戰的客軍有許多,英勇者不在少數,都被後金打敗了,他們發現,明明外面有許多的友軍,可是無人來援!
只有強力的統帥,才可以壓住各個山頭主義,就象現在顏大少的軍隊裡,女軍官陳玉雪都知道要講“中國”和“東南府”而不能說我們什麼什麼地方的人。
……
為了攻略北軍,東南府給出的公關費實在不少!
逢年過節給高階軍官們送禮,家中老人誕辰和夫人生日,統統送禮,這才混了個熟臉。
加上顏常武大走上層路線,與上任督師袁崇煥相熟,又得現任督師孫承宗賜字“少陽”,認了個乾親長輩。
顏大少就沒有長輩了?他幹嘛要給老孫頭面子?讓他賜字,萬一他賜個不好的字,那要還是不要?
而且顏田早早到了北軍下功夫,態度謙虛,不搶功勞,加上左良玉等投東南軍的原北軍官兵,北軍官兵又顧忌著顏大少有錢有勢,有能力做大家的後路(事不諧時撤向臺灣),這才與北軍打成一片,否則的話,祖大壽豈會這麼好說話!
……
南軍北軍協同作戰,南軍原封不動出動(傷員除外),北軍祖大壽親自帶了四千精兵,合計九千人出城往援已軍主力。
離城十里的大道上,他們受到了韃靼人大酋嶽託的伏擊!
韃靼兵兩萬人,分左右兩側,蜂擁而起,如兩團黑惡濁流一般,瘋狂欲噬了明軍!
所謂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漫無邊際一般的部隊,看起來極為可怕。
普通的明軍不說與他們作戰,見到他們的聲勢,只怕立即逃跑不無可能。
嶽託接到黃臺吉命令,言可當對方如渾河之川浙之兵看待,萬萬不可大意,因此他主力盡出,瘋狂襲來!
不過他們的出動早在顏田和祖大壽的預料中,開始顏田還說兩側都由他們來守,北軍押陣就行了。
顏田的年齡祖大壽都可以做他BABA了,真要這麼做,祖大壽還要臉的不!
南軍守左側,北軍守右側。
韃靼軍吶喊著發動了衝鋒,他們前鋒至少有數千人,洶湧的人潮如螻蟻般悍不畏死的蜂擁而至,士氣高漲之極,
每人都是弓箭在手,朝天仰射,弓箭狂射如十雨。
而明軍飛快地結陣,前面盾牌,火槍自盾牌空隙中伸出來。
南軍如此,北軍亦是如此。
弓箭落下,明軍不時有人倒下,但他們等到敵人挨近,對準敵人騎兵猛烈地開火!
硝煙瀰漫,槍聲如炒豆子般重新響起,衝前的韃靼軍馬匹紛紛中彈,狼狽地從馬上掉落,隨即被後續的馬隊給踩得血肉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