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尼拉王城區!
位於帕西河(Pasig River)河邊,王城區由西班牙人於16世紀建造。王城區的英文名來自拉丁文“Intra”(裡面)和“muros”(牆),亦即“城牆內”的意思。這也符合了王城區的構造:一個被厚厚城牆包圍的城市。在西班牙統治時期,王城區也就是馬尼拉。
在呂宋的西班牙人依據了腓力二世在1573年5月於西班牙聖洛倫索頒佈的皇家法令為馬尼拉規劃了新的藍圖。被設計成呈星形要塞,佔地64公頃的王城區被2.44米(8尺)厚,6.7米(22尺)高的石牆包圍著。萊加斯皮在王城區興建道路,堡壘,教堂和學校。王城區也被設計成能抵禦土著的反叛和中國海盜的侵擾。王城區與1606年竣工。王城區即時成了西班牙在菲律賓的行政,軍事和宗教中心。
菲律賓最古老和最早的大學(聖托馬斯大學,創立於1611年,不僅是菲律賓乃至全亞洲最古老的大學,還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主教學校之一)、有不少的教堂,還有女修道院都坐落於王城區內,還有總督府、市政廳、醫院、軍火庫等等。
其石頭建築高大宏偉,城防堅固,火炮林立,是一座堅固的堡壘。
西班牙在此殖民,法律規定,唯有合法的”白種人”(西班牙語:blancos才能在王城區內居住。
“白種人”包括西班牙裔菲律賓人(在菲律賓出生的西班牙人),半島西班牙人(在西班牙出生的西班牙人),西班牙馬來裔漢人混血兒(西班牙語:tornatrás)和西班牙馬來裔混血兒(西班牙語:&nestizos)。
基於種族歧視和當時的社會道德觀,只有男“白種人”才可以和非白種女人結婚;女“白種人”是不可以和非白種人結婚。凡是和男西班牙人結婚的非白種女人,她們就自動合法地被歸為“白種人”。
自然地,她們也可以和丈夫居住在王城區內。不過,除非被領養,否則男西班牙人和當地人所生的私生混血孩子是不能在王城區內居住。
&nestizo de sangley受批准因為工作原因而踏步王城區,以服務他們的殖民地主子。
這些人必須在日落時分回到他們位於王城區外的賓諾多(Binodo)社群的居所。
西班牙人實行了非常不公的課稅:白種人被豁繳稅;當地土著(馬來裔)則需要繳基本稅務;漢人混血兒則需繳納兩倍的基本稅務;漢人則需繳納四倍的基本稅務。
……
OK,介紹到此為止,可以說,王城區是非白人的禁區,非白人非請勿進,而且只能走路的兩邊,要低著頭,不能夠冒犯尊貴的白人老爺。
但是,今天所有的人,無論是白人還是非白人都驚奇了!
西班牙駐菲律賓總督胡安·德·奧奎多,此人是西班牙著名的海軍將領,海軍上將安東尼奧·德·奧奎多的DD,安東尼奧·德·奧奎多擁有豐富戰鬥履歷並曾在1631年阿布羅柳斯群島(位於巴西近海)附近的戰鬥中擊敗了荷蘭艦隊,並在“唐斯海戰”中對戰荷蘭風帆時期最偉大的海軍將領之一的馬爾騰·特羅姆普。
如其兄一樣,胡安·德·奧奎多以他的睿智,下令以最高禮儀接待了洪熙官一行。
當時他和官員們接到洪熙官到訪的訊息,問清楚對方的情況後,他打破常規,隆重接待洪熙官,請他們的艦隊進入王城港,請明人進入王城區。
許多高階官員認為這樣做抬舉了黃種人,但他們不知道,由於胡安·德·奧奎多這樣的長袖善舞,導致戰爭狂人顏常武找不到藉口,以致於中西之戰推遲了很久……(必須有個現成的藉口,加上西班牙人1603年對漢人的大屠殺,藉口才堅實)
當西班牙人看到來訪的大明戰艦時,無不面露驚訝之色。
戰艦雖然也是歐式的風帆戰艦,沒有當時歐式戰艦的臃腫,顯得乾淨利落,而且艦上的大炮作不得假,確實是18磅重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