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處置毛文龍的奏摺到了崇禎皇帝的案頭,崇禎卻想到的是臺灣的袁常武,比起皮島毛文龍,更是可惡!
雖然顏常武買通了許多大臣,讓他們幫忙抹黑他,唱衰他,他很低調。
也有一些大臣是正直的無法收買,他們讓崇禎皇帝知曉了臺灣的一些事務,知道臺灣有數十艘紅毛番制的夾板炮船,擁有的雄兵上萬,又有民眾數十萬,糧食豐收,甘蔗種植面積廣大,還坐收海稅白銀進賬十數萬兩白銀!
要是顏常武是個小Case,崇禎皇帝還真沒空打理他,他繼承皇帝位已有大半年,其實亦是接掌了由他爺爺神宗,哥哥天啟帝禍害的爛攤子,即位以來除了剪滅魏閹之外,諸事不順,心煩不已,有關外的軍事集團不斷要錢,陝西赤地千里,終歲無雨,餓殍枕藉,哀鴻遍野。
而東南地區同樣是諸省報災,奇的是流民不多,府縣平靜。
上到皇帝,下到百官都心生疑慮,最終戶科給事中瞿式耜上啟朝廷,言東南諸省流民都流失到了臺灣!
瞿式耜,字起田,號伯略,別號稼軒。家居常熟藕渠鄉(今天已併入虞山鎮,祖父瞿景淳中會元后遷居城裡,所在街被稱“會元坊“(現在中巷西段。瞿式耜生於1590年(萬曆十八年。二十七歲時,中進士。第二年,出任江西吉安府永豐縣知縣,已嶄露政治才能。天啟年間,太監魏忠賢專橫跋扈,殺害正派人士。瞿式耜同情受害者,不為惡勢力屈服。
1628年(崇禎元年,任戶科給事中,這種官職的設立,原意是對政府部門起一定監察作用,他覺得可以舒展抱負了。七個月裡,連上二十多封奏疏,他竭力主張:“要挽回危局,必須“回本清源“,抨擊還高居相位的魏忠賢餘黨,為被害人昭雪,扶持正氣。對朝政設施,多所建樹。
奏摺上稱這顏常武軍力強大,於海外嘯聚數十萬人,一旦有事,則東南沿海不保!
而且臺灣有米、白糖、燒酒、漁業和鹽(陳泰還不知道臺北出產黃金)、收海稅,還與紅毛番、倭人貿易,收穫巨大,至少有上百萬兩銀子的收入,甚至更多!
瞿式耜的官位卑小,卻是響噹噹的清流,身處戶部,他對於人口和財富是敏感的,知道大明需要財富應付軍餉和賑災,各地都缺銀子和糧食,這臺灣明明有銀子,卻粒米和銀兩都不上貢朝廷,不替朝廷分憂,實為不忠。
而朝廷中樞官員和地方大員還替他隱瞞,忒夠可惡!
瞿式耜狠狠彈劾一本,讓皇帝知曉臺灣逆臣和朝中害蟲的所作所為!
崇禎皇帝接到奏摺的當晚就睡不著覺……老朱家的惡劣品性,一聽到有銀子就受不了。
如此之多的白花花的銀子!
終究崇禎皇帝坐了龍廷,知道一些治國之道,這顏武武本是海中劇盜,歸順朝廷,朝廷並無制他之力,要是貿然行事,將其逼反,實屬不美。
於是他叫來了首輔韓爌和大臣周延儒來商量。
韓爌(15661644,字虞臣,號象雲,山西省蒲州(今山西省永濟市韓陽鎮人。東林黨元老。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進士,歷任、少詹事、禮部尚書、內閣首輔等。明朝中後期天啟、崇禎年間發生的諸多大事,如“紅丸案“、“魏黨案“等,韓爌都曾參與其中,且都起了相當的作用。後因袁崇煥冤案所累,罷職還鄉,但卻享有了“先後作相,老成持重。引正人,抑邪黨,天下稱其賢“的美譽。
周延儒(1593年1643年,字玉繩,號挹齋,明代宜興人(今宜興宜城鎮人。明朝大臣,崇禎帝朱由檢在位時任內閣首輔。
周延儒少時聰明,有文名。20歲時連中會元、狀元,授修撰。天啟年間遷右中允,掌司經局事。不久又以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事。崇禎帝即位,召為禮部右侍郎。
他們同看了瞿式耜的奏摺後,韓爌不動聲色,周延儒地位低,雖然也收過東南府的孝敬,硬著頭皮首先道:“這顏常武既然有錢糧,還有民眾和軍隊,朝廷不可輕縱之!”
“卿可有良策?”崇禎皇帝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