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後,蘇荃順利產下一名女嬰,讓王宮多了一份喜氣。
這日韋宇龍正在練功,雙兒急匆匆來報說陸高軒有要事求見。
來到書房,陸高軒一見面便拿出一個賬本,開啟指著裡面的賬目,說道:“教主, 按照您的命令,在臺灣和琉球修建大小學堂八百處,還有三百處醫館,需要共需要白銀二百萬零兩千八百兩銀子……”
說道這裡,他有些猶豫,只把賬本放在韋宇龍面前。
“有什麼問題?錢不夠?我去年不是送來一批金銀嗎?”
韋宇龍拿起賬本, 快速看了一番,裡面詳細記載了的最近改革的用度賬目, 看起來確實有點花錢如流水的感覺。
這時,陸高軒如同變戲法一般,又拿出一個賬本,指著裡面的數字道:“教主,我們的水師、禁衛軍、王宮護衛、火槍兵、炮兵、騎兵加起來一共三萬八千五百二十人,每月需消耗餉銀九萬多兩,加上彈藥製造,戰船武器維護,日常訓練,購買糧米等,每月共需要白銀三十七萬多兩。
另外,之前購買戰船,加上兩次大戰和撥給臺灣一百兩萬,則幾項共消用掉三百多萬兩銀子,這還不算開比武大會、鑄造錢幣、建立臺琉航線,以及科技部每月支出和打造戰船的費用。
教主又降低了百姓的賦稅,如今算上教主去年帶回來的金銀,我們現在府庫只存銀子三百九十三萬五千三百六十兩, 這些錢如果都用於建造學堂和醫館,過不了幾個月,士兵可能就要餓肚子了。”
聽完陸高軒說的那一堆數字,韋宇龍眼睛圓睜:“沒這麼嚴重吧?”
他知道水師最為耗錢,沒想到近千萬兩銀子就這樣沒了?
“因此屬下才著急求見,工部等著教主做定奪,學堂建造要不要延後,還是減少數量?”陸高軒一臉難色的建議。
“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啊,荃姐姐這兩年撐著一大攤子真不容易。”
韋宇龍心中嘆息了一句,隨即又問:“如果改革計劃不變,還要保證軍餉,那麼還需要多少銀子?”
陸高軒在賬本上看了一下,道:“要做好教主安排的所有事情,能有白銀一百六十多萬兩銀子,我們可以勉強撐過半年。”
“那半年之後呢?”
“屬下倒是覺得,可以減少學校的數量,將士兵的餉銀從每月二兩減少到一兩半兩,在將官員的俸祿也降低兩成,移民安家費從五十兩降到三十兩,這樣還可以再支撐一年。”
“那一年之後之後呢?”
陸高軒一呆, 不敢說話。
其實除了韋宇龍心中一直盤算, 如今自己事情很多,再去遼東搬一些寶藏回來基本是不現實的。
可經濟危機明明白白的擺在眼前,想要解決危機,唯一的辦法就是開源節流。
上一世他就是因為沒錢,才差點走了絕境,沒想到現在又遇到這種情況。
他自己倒是還是還有一些銀票,不過現在是戰爭時期,人員流動都收受到限制,要從中原大批運銀子過來風險很大,一不留神就會被滿清查抄。
“學堂和醫館的計劃不變,健康是百姓的保障,教育是我們將來發展的根本,數量都不能減少,也不能偷工減料弄虛作假。士兵要打仗,要流血,他們的餉銀也一文都不能少。不過我們可以適當減少官員的俸祿,另外,王宮的用度減少一半。”
說著讓雙兒拿來一百萬兩的銀票,道:“慢慢想辦法從中原將這些銀子弄回來,不能著急,一點一點運過來,千萬別被清廷發現。”
陸高軒只好點頭,收了銀票。
“讓你上次研製的藥丸如何了?”
“差不多了,按照教主要求,正在讓人試用。”
“儘快弄出來給我,以後的收入來源,可就是靠這些東西了。”
韋宇龍縮減用度的事情,沒多久久傳了到了百姓耳中,他們知道教主為了給他們修醫館,建學校,寧願帶頭節衣縮食,也不願給百姓增加賦稅,都大為感動,不少琉球當地宿老帶頭將存在手裡的銀子兌換成金幣、銀幣使用,還送來儲存的糧食。
在百姓心中,金幣銀幣這種新鮮之物他們沒見過,剛開始都不願意兌換,韋宇龍只能給官員和士兵發俸祿和餉銀使用新幣。
如今一批新幣兌換出去,稍微緩解了一下財政的壓力。
不過百姓送來的糧食,他還是下令以原價收購。
再苦不能苦百姓,再窮不能窮教育。
韋宇龍曾經也只是一個百姓,民間的疾苦他十分的清楚。
更重要的是,這些錢花出去,百姓手裡有了錢,只要加強市場的繁榮,鼓勵消費和流通,就可以增加稅賦的收入。
不過這是長久的事情,對於眼前的危機,他只能眼巴巴地眼盼著陸高軒把那個藥丸早日送來。
半個月後,陸高軒果然不負所望,將一盒用錫紙包的極為嚴密的藥丸送到韋宇龍面前。
迫不及待的翻看了一下,發現藥丸龍眼大小,成黑色,聞起來味道帶有一股淡淡的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