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是歷陽,由孫策親自率領的三萬兵馬。
還有一個是曲阿和丹徒,由張昭和程普等人統領,防備著廣陵之敵。
廬江的襄安屯守著徐琨的三千兵,丹陽的春谷也屯守著蔣欽的三千兵,他們所要守的正是渡江之道。
劉備如果只有自己的兵馬,想要渡江並不容易,但是有了黃射水軍的相助,渡江就比較容易了。
“渡江之後,我們大軍深入敵境,是否會有退路?”劉備擔憂道。
“奪下襄安之後,我們可以留下一支人馬屯守,以作退路。”周平說道。
劉備微微頷首,如果守住襄安,想要渡江退走就容易了。
不過袁術和孫靜有三萬多兵馬在,要留下多少兵馬屯守襄安才合適,留多了,渡江的兵馬會不夠用,留少了又怕守不住。
帶著這個憂慮,劉備又問道:“先生以為,該留多少人守襄安為妥?”
周平答道:“三千人即可。”
劉備驚道:“三千人如何能守得住!”
“主公是擔心袁術會遣兵來攻嗎?”
聽周平如此問,劉備點了點頭。
“袁術如今只有死守之心,毫無進取之意,即使來攻,他也不會舉大兵而來。有三千兵據城而守,而敵無勇將,縱使兩萬人來攻,也必可堅守無虞。況且,彼時合肥之兵也可援助,主公可以勿憂。”
“子義,子敬,你們有何想法?”
劉備轉問太史慈和魯肅等人。
聽了這麼多,太史慈和魯肅都明白周平之意,捨棄袁術而攻孫策之後,引他來戰,這確實是好主意。
如果在丹陽與孫策一戰得勝,不但可以揚己之威,滅敵之勢,還能得到丹陽之地。
在這一點上,太史慈身為丹陽太守,當然是非常樂意。
“主公,先生之見甚妙,孫策不欲來援舒城,咱們卻可渡江襲攻其後,丹陽是其必救之地,必會來戰。到了丹陽,慈和曹將軍還可多募兵士,以壯我軍。”
太史慈所說的曹將軍是曹成。
曹成是丹陽人,在丹陽也屬豪強之家,召募兵士也會容易,再加上太史慈這個丹陽太守的身份,召募兵士就更輕易了。
“渡江而攻,確實是妙策,袁術乃易敗之敵,孫策若是先敗,袁術便可不攻自破。只是,舒城是否要留兵屯守?”
魯肅也贊成周平的渡江之策。
但對於舒城,卻不太情願放棄。
畢竟他現在已是身為廬江都尉,而周平是廬江太守。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