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你能透過此事看出來我心中憂慮,很好,若要為將,就是要懂得察微觀細,才能更好作出決斷。不錯,孫策三萬兵馬將到,我們只有一萬人馬,能否將他擋住,我心中無底啊!”
周平確實心中無底,孫策和袁術可大不一樣,如果來的是袁術統領的三萬兵馬,他會非常自信能擋住他們。
但孫策是江東小霸王,他本身之勇就不說了,江東猛將也不少,他的那些兵也都是揚州健卒,這一次來援,又是懷怒而來,畢竟吳景和孫賁都死在了劉備手裡。
如果擋不住他,讓他領兵到了居巢,劉備就只能退回舒縣,甚至是退回合肥了。
要想將孫策擋住,目前周平也沒什麼良策,唯一依靠的就是張飛和陳到之勇,希望他們能如張遼八百衝十萬一樣,給對方來一個下馬威,這樣才有可能將對方擋在這裡。
“少君,孫策與呂布相比,誰更勇猛?”張武又問。
周平微微一嘆:“可以說,當今天下,最勇者乃是呂布,但孫策之勇只怕也不弱於雲長與益德。”
張武想了一下,說道:“少君,可如呂布一樣,只等張益德將軍與他相鬥時,我暗中將他射傷,益德將軍便可將他刺傷刺死了。孫策一死,其兵就會敗了。”
周平微微一笑,走過去雙手搭著張武的肩膀:“雖說兵不厭詐,我還是希望你將來能當個堂堂正正的將軍,正面擊殺敵將,而不是以暗箭傷人。可惜你只擅長弓射,否則你就可以臨陣與敵將相鬥了。”
“我不想當什麼堂堂正正的將軍,只想助少君殺敵,讓少君少些憂慮。武自幼跟著父親射獵,幾乎每一箭都是暗中射出,我只將孫策當成獵物便是。少君曾經教我,當以忠義為先,該殺的人要殺,不能有婦人之仁。孫策乃少君之敵,少君之敵便是武之敵,只要能將他殺死,我會用盡所有辦法。”
張武說得有些激動,他知道周平是為他好,但他也是為了周平好。
“到時候看情況如何再說,若能如呂布一樣將孫策滅了,我去跟主公說,讓你統兵,讓你真正的當一個將軍。”
周平雖然不想張武總是暗箭傷人,但這個也是目前唯一的好辦法。
其實張武這麼做,和自己前世時代那些狙擊手差不多,同樣是躲在暗處殺人,殺敵而已,不會有什麼道德壓力。
“武不想當將軍,只想跟著少君,保護少君!”張武說道。
建安元年七月末,孫策全軍渡江,終於領兵到了。
周平所立營寨之處,前面是一道山谷,兩面是山,山谷是唯一通道。
這是孫策去往居巢的最近之道,從別處也可繞路而過,那樣會多走近百里。
嚴格說起來,這裡也不算山谷,因為兩山之間相距有一里多,兩面山壁陡峭,算是一處比較寬闊的山道。
周平選擇這裡安營,除了可以阻住孫策去路之外,最重要一點是與孫策作戰時,這裡又沒有那麼寬,他的兵馬不能全部展開,有利於兵少的自己。
孫策顯然看出了周平的意圖,但他完全無懼,即使是一萬兵對一萬兵,他也有信心擊敗周平。
孫靜本來要留在吳郡,但孫策勸說之下,他也跟著來了。
孫策急於要去周平營前挑戰,孫靜勸道:“周平善謀,尤其善於伏兵,須防山上有伏兵,不可輕進山道。我們遠道奔波而至,士卒疲憊,亦須歇息之後再去挑戰。”
“此處山壁陡峭,若有伏兵必難下山,且兩山相距甚遠,伏兵于山上並無一用,周平善於設謀用兵,必不會如此。我們雖然連日行軍,士卒疲憊,卻也憋著一股氣。若此時歇息,只怕士卒皆會氣洩,反而不利,不如趁著士卒皆有求戰之心而急擊,如此更易得勝。”
孫靜一想,覺得孫策說的也對。
士卒一旦歇下來,恐怕就會放鬆,從而失了戰心。
不過孫策也沒有魯莽進兵,先在山道之外安營,又派兵到山上查探,看看山上是否藏有伏兵。
探卒回報,確定山上沒有伏兵。
但山道間不夠寬闊,全部帶領三萬兵馬出戰恐怕不行,到時候自己的人就能將山道堵滿,進退皆難了。
孫策決定自己帶領一萬兩千人出戰,由孫靜守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