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分明就是拒絕了袁術的軍令,但他又無可奈何,總不能帶兵去攻打孫策吧!
幸好吳景和孫賁還跟在袁術身邊,現在正好讓他們二人領兵屯守舒縣,只等劉備大軍一到,看你孫策還來不來援。
有了舒縣的吳景和孫賁,還有居巢的張勳這兩道防線,那可比九江的陰陵和西曲陽穩固多了。
梁綱和秦翊那些人會叛,但吳景和孫賁還有張勳都不可能會背叛,這一點袁術很有信心。
況且,袁術知道孫策一定會領兵來援,他現在心中並不是很擔憂。
而孫策在幾個月前,追太史慈和周平到春谷,不但追不到人,還折損了陳武。
看著周平等人渡江,他怕山越賊首祖郎又再為周平所用,便帶兵先去陵陽攻打祖郎。
祖郎跟孫策算是有仇。
之前孫策去向袁術求要父親的部曲,袁術不給,讓他去依靠當時任為丹陽太守的吳景和丹陽都尉的孫賁。
孫策到了丹陽,召募到幾百丹陽兵,結果被祖郎襲擊,把人都打沒了。
但現在不一樣,孫策率領三萬兵馬來攻。
周平雖然已經讓太史慈告訴他,要使用化整為散,敵進我退,敵退我進之策。可祖郎哪裡捨得丟掉這麼多年積攢存下來的東西,不肯遁逃進山,據城堅守。
很快就被孫策攻破,生擒了祖郎。
孫策卻沒有殺他,而是將他勸降,又得了他的人馬。
擒了祖郎後,丹陽其他賊帥不敢再聚眾抵抗,不是降了孫策,就是散入山中躲避。
孫策平定了丹陽諸賊,又帶兵去攻打吳郡的鄒他、錢銅、王晟和嚴白虎等人。
這些人也擋不住孫策,很快就被剿滅,而現在正是建安元年四月。
之前劉備出兵攻打九江,孫策當時以為,壽春有那麼多兵馬,肯定能守住。
但沒想到,陰陵和西曲陽先後被劉備攻下,袁術更是因此而懼,領兵逃到廬江,只留下橋蕤和劉詳等將領一萬兵屯守。
這個時候,孫策還以為橋蕤只要不出戰,就能守住壽春。
可是結果又大大出乎意料,壽春城也丟了,九江徹底落入劉備之手。
這時候孫策就不能安心了,因為從九江可以渡江過丹陽,他立刻讓周瑜和黃蓋統領一萬兵馬去守衛牛渚,防止劉備兵馬渡江。
此時的丹陽太守還是周尚,也就是周瑜的叔父。
有周瑜去守牛渚,孫策也較為放心。
緊接著,孫策又得知袁術讓吳景和孫賁統領六千兵守舒縣,而劉備親率四萬多兵,正由合肥向舒縣行進,袁術派人來讓他速速帶兵去援助。
孫策有些糾結為難,他現在正想帶兵去攻打會稽。
現在丹陽和吳郡都已經徹底平定,如果再攻下會稽,江東之地基本可以無憂。
“伯符為何發愁?”孫靜看到孫策面有憂色,問道。
孫靜是孫堅之弟,字幼臺,孫策平定吳郡諸賊後,將他請來。
“劉備已攻下九江,如今領兵南下,欲攻廬江。袁將軍令我領兵往援,我想趁著得勝之勢,攻下會稽,又怕劉備攻下廬江,若是那樣,我便為劉備所圍,難有出路了。”
“呵呵,你大可放心攻打會稽,袁將軍在壽春時,因有廬江可退,所以未能固守。如今他退至皖縣,已是無處可退,必會堅守廬江。劉備兵馬雖多,其中卻是參雜了不少賊眾,只要舒縣與居巢據城固守,劉備必不能破。”
孫靜繼續說道:“你奮力急攻,迅速奪下會稽,便可領兵往援,到那時,你兵馬未到,而劉備必已先退,如此既可得會稽,又可保廬江,甚至還能奪回九江。如若你此時領兵往援,廬江固然可保,但劉備退守合肥,與你相持,則會稽不知何日可得。倘若會稽之兵北上,則吳郡亦危了。”
孫策仔細想想,確實是這個理,有吳景和孫賁守著舒縣,又有張勳守著居巢,皖縣還有袁術和劉勳坐鎮,劉備不可能那麼快就能攻下廬江。
而奪取會稽,現在剛剛平定收編了諸多賊眾,正是乘勝進擊的好機會,不可錯失。
孫策想定,先派人回去向袁術稟報,說自己一個月內便可攻下會稽,只等攻下會稽,便會立刻領兵往援,讓他們據城堅守,不要棄城退走。
他還派人去舒縣,讓吳景和孫賁守住舒縣,自己很快就會來援。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