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間段在京城舉辦的考試也叫做春試。
聚叢集天下中舉的讀書人到京城一起來選拔人才,這些考中的學生將會進入朝廷中進行任職。
考試的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著,這年頭又沒有什麼電子裝置,更加沒有那麼多的監控攝像頭。
所以只要將考生身上安全搜查檢查身體,沒有任何作弊的地方,然後將他們隔開就可以很大程度保證作弊行為的發生了。
當然也需要考官不斷的巡邏,而且在全封閉的環境上要進行三天考試。
對於如何阻止作弊這件事情,古人的智慧可是一點也不比現代人來的差的。
起碼在明朝現行的制度就一定能夠保證。
因為起早就已經在準備了,而且手底下還有那麼多的人幫忙。
官僚這種事情,那些官員們可比自己要熟練的多了。
更何況是科學考試這種死板的官僚主義行為,所以朱啟基本上也沒幹什麼事情,就把所有的工作都給完成了。
而那些考生們,很快就告別了自己的家人和親朋好友進入到考場之中。
接下來的三天時間,他們都將在考場裡面進行封閉式的考試。
要完成的科目實在是太多了,而且這年頭要學的東西也不如現在高考那樣的少。
他們可是要長篇大論,這三天的時間甚至有人需要手寫上萬字出來,可不是那麼輕鬆隨意的事情。
朱啟雖然身為主考官,但也就一開始露臉說了一句話,看到大家如此激動的表情之後,朱啟在接下來的三天也都沒有出現在考場之中。
主要就是為了防止因為自己的出現,而讓那些學生們過於激動,導致現場的氛圍被破壞。
雖然這樣,說可能有點自命不凡,但事實情況也確實如此。
而在三天之後考試順利結束現場,也沒有人因為作弊而被抓起來,畢竟這些學生如果作弊的話,後果可是非常嚴重的。
輕則被抓入大牢,重則有可能要被放歸邊境。
畢竟明朝對於考生在考試的時候作弊的懲罰力度是相當大的。
然後就是要批改閱卷了這些自然也有其他老師來做,不過那些數理化的課程,想要批改的話可就不是一般讀書人能夠乾的活了。
好在朱啟這段時間也已經培養了不少的人才,倒也不需要自己親力親為的去批改了。
而且在自己主持著科舉考試的事情的時候,自己的大哥朱標也一直從旁協助著自己,絲毫沒有任何與自己嫌隙的打算。
這也不禁讓朱啟鬆了一口氣,起碼自己所想的兄弟之間產生隔閡的事情並沒有發生。
只是至此之後,自己這個聖人的頭銜恐怕就要牢牢的坐實了。
唯一讓人放心不下的恐怕也就是自己的年紀,實在是太年輕了。
很多的儒學家可能會不認同罷了,只是那是對於普通人來說,但朱啟的身份可是大明的王爺。
而且這麼多年也為大明立下了汗馬功勞,作出的成就也是萬眾矚目的。
可以這樣說,聖人做得到的他做到了,聖人沒做到的他也做到了,如果這都不能成為聖人,那還得要什麼樣的條件呢?
而在搞定了科舉考試的事情之後,接下來還要選拔那些優秀的學生,朱啟自然也只能透過成績先進行第1輪的選拔,再進行面試。
不過面試就跟自己沒關係了,那是皇帝朱元璋的事情,朱啟也好不容易能夠休息一會,不過朱元璋顯然沒有打算讓他休息的意思,很快就讓朱啟進宮面聖了。
而朱元璋這一次讓朱啟也不為其他。
主要就是為了讓朱啟繼續寫他的國策。
在為大明制定了鯨吞北元和高麗的策略之後,論國策這一方面,朱啟在朝內自稱第二的話,可就沒人敢自稱第一了。
要知道能夠打敗北元的將軍或許會有,但是敢自信拍著胸脯說,一定能夠把北元控制下來的,可就只有遼王朱啟一人了。
而且從目前計劃實施的程度來看,如果遼王朱啟的策略,能夠完美的執行下去,而大明能夠繼續開發北元的話。
讓北元百姓們臣服於大明,成為真正的明朝人,也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了。
如此厲害的計謀和政策,也就只有咱們遼王殿下能夠想得到了。
所以朱元璋才會讓朱啟寫國策,為大明後續的千秋萬代鋪墊基礎。
本來這事情是應該是他朱元璋來乾的,卻沒想到落到自己頭上了,朱啟也是相當的無語。